在波波玩偶实验中,班杜拉选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通常儿童很少有社会条件反射。班杜拉试图使儿童分别受到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然后将这些儿童置于没有成人榜样的新环境中,以观察他们是否模仿了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通过这一实验,他认为由直接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即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1、实验:波波玩偶实验。
2、理论:观察学习理论。
3、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4、观察学习的类型: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
5、观察学习的效应:习得效应、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反应促进效应、刺激指向效应、情绪唤醒效应。
6、强化类型: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1.班杜拉的实验:波波玩偶实验
在波波玩偶实验中,班杜拉选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通常儿童很少有社会条件反射。班杜拉试图使儿童分别受到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然后将这些儿童置于没有成人榜样的新环境中,以观察他们是否模仿了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通过这一实验,他认为由直接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即观察学习。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换而言之,观察者自己不去做,看别人做(实验中的别人就是成年人),由此儿童学会或者改正某一行为。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实验中的成年人就是作为榜样存在。
2.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1)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①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实验中,儿童看到成年人的行为,看到,了解到即为注意。
②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保持就其内涵来说就是记住,实验中,儿童记住了成年人的行为以及由其带来的结果,这一过程就是保持。
③复制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复制是指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就是学习别人的做法,实验中成年人怎么做儿童也怎么做,这一过程就是复制。
④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儿童做出来与材料中榜样一模一样的行为并得到强化就是动机过程。
(2)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
①直接的观察学习是观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在幼儿园中小朋友对老师早上做操时的模仿行为等;
②抽象性观察学习是指观察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简单概括即为“先观察后模仿”,如学生去看完香港电影之后,对电影里的一些古惑仔的行为觉得很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进行模仿这些行为;
③创造性观察是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3)观察学习的效应。
①习得效应:是指通过观察习得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这里强调我们习得的一定是过去不会的,通过观察学习习得了新的经验,才是习得效应。例如:小明过去不会游泳,通过观察游泳教练的示范,学会了游泳。
②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受到社会谴责,观察者会暂时抑制受到谴责的不良(或良好)行为。例如:小明看到小红撒谎被老师批评了,因此他不敢撒谎了;而一与之相反,去抑制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其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为重新发作,例如:小明发现小红不完成作业没有受到批评,因此也重新开始不完成作业。
③反应促进效应:通过观察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习得的行为。这里需要和习得效应相区别,习得效应强调习得的一定是过去不会的行为,而反应促进效应强调的是促进或加强原先就会的行为。例如:在观看表演时,看到大家都鼓掌,自己也跟着鼓掌。鼓掌这个行为本身就会,但是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促进了这个行为,因此属于反应促进效应。
④刺激指向效应: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观察者将自己的注意指向特定的刺激。例如:儿童看到别人用木棒击打布娃娃,儿童看后也击打,并且把木棒用到别的情境。
⑤情绪唤醒效应:指看到榜样表达的情感,在观察者身上容易唤起类似的情感。例如:榜样表达出自己要努力学习,为社会做贡献;观察者也会唤起类似的情感。
3.强化类型
(1)直接强化
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就其对象上来说,即别人对自己强化,强化对象是自己。例如,小明上课回答问题,老师表扬了小明,这时老师是别人,小明是自己,即别人对自己属于直接强化。
(2)替代性强化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就其对象上来说,即别人对别人强化的过程,强化对象是别人。例如,杀鸡儆猴,此时被杀的是鸡,警告的是猴,强化对象是别人(材料中的鸡);再如,小刚上课吃零食,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表扬了那些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的同学,此时老师的做法属于替代强化,被表扬的那些遵守纪律的同学就是作为榜样存在的。
(3)自我强化
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就其对象上来说,即自己对自己进行强化,强化对象是自己。例如,小红今天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天做30道题目,做完了就奖励自己一个鸡腿,做不完就惩罚自己不能吃饭,在这一例子当中,整个过程都是小红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属于直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