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课堂上,因小李回答精彩,有几位同学自发地为其鼓掌,其他同学受到暗示很快也鼓起掌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 A. 习得效应
  • B. 抑制效应
  • C. 去抑制
  • D. 社会促进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考点简介在波波玩偶实验中,班杜拉选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通常儿童很少有社会条件反射。班杜拉试图使儿童分别受到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然后将这些儿童置于没有成人榜样的新环境中,以观察他们是否模仿了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通过这一实验,他认为由直接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即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关特训题库 第3关

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D项:参照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行为引发自己行为库中已有的行为反应。例如,教师对学生表示出尊敬,使用礼貌用语,学生可能受到激励也表现出这些行为。这些行为并不是学生学到的“新行为”,而是学生原本就会的,只是受到老师的影响,从而引发了出来或者表现了出来。题干中,学生的鼓掌行为不是学会的新行为,是原本就会的,只不过受到其他同学的暗示从而表现出来了,属于社会促进效应的体现。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此处班杜拉的社会促进效应其实等同于反应促进效应(来自 陈琦 刘儒德的教材解释),与《普通心理学》中群体影响里的社会助长,是不同的概念,无需进行对比。D项正确。 A项:习得效应指通过观察习得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一般是指新的技能或者行为。如,儿童通过观察父母,学会了如何系鞋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抑制效应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受到社会谴责,观察者会暂时抑制受到谴责的不良(或良好)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去抑制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其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为重新发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