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原则)、因材施教八种。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概念: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教学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知识+品德。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学以致用。

(3)直观性教学原则:清晰表象,感性认识。

(4)启发性教学原则:调动积极性,引导其思考。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按知识+学生身心的顺序教学。

(6)巩固性教学原则:长久的保存。

(7)量力性原则:能够接受又有一定难度。

(8)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教学。

考点详情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知识延伸:教学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掌握和发现,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①基本涵义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比如:赫尔巴特就曾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①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原则强调知识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了教学规律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比如:荀子提出的闻见、知、行;孔子提出的学思行结合。在单选题中可能会问“干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脚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教学原则

①基本涵义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实物直观是指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实际的物品进行展示,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比如:教师在教昆虫标本的制作时拿真正的标准给学生看;模象直观是指当用模拟的事物、图像、音频、视频区丰富学生的感知。比如:地理老师讲解地球的时候拿地球仪做展示;言语直观是指是指借助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形成有关表象的直观过程。比如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述课堂内容。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也将直观性教学原则称作是金科玉律的教学原则

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B.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C.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教学原则

①基本涵义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在考试中是一个出题频率比较高的教学原则,体现出了教学规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比如: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中也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都体现出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此原则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

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教学原则)

①基本涵义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此教学原则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按照知识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能力发展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违背教学的发展顺序。比如:盈科而进中描述的教学的过程就像是水流进了小水洼,必须要填满一个小水洼水才能流进第二个小水洼;《学记》中提出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都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B.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C.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教学原则

①基本涵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此原则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比如:论语中提到“温故而知新”。

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B.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C.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原则)

①基本涵义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也是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教学难度不得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量力性原则与最近发展区应该是相同而不相悖的。

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B.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C.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8.因材施教

①基本涵义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此原则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工作。比如:《论语》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朱熹也说过“夫子施教,各因其才”;再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都是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A.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B.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C.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多选题)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有(    )。
  • A. 因材施教
  • B. 参与式教学
  • C. 理论联系实际
  • D. 读书指导法
2. (单选题)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 A. 教学手段
  • B. 教学内容
  • C. 教学原则
  • D. 教学方法
3. (多选题)下列哪项属于教师必须依照和贯彻的教学原则?(    )
  • A. 目的性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  
  •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 循序渐进原则
4. (单选题)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②突出重点与注重实效相结合 ③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 ④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 A. ①②③
  • B. ①②③④
  • C. ②③④
  • D. ①③④
5. (单选题)体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 )。
  • A. 直观性原则
  • B. 循序渐进原则
  • C. 量力性原则
  •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 (单选题)下列原则既属于我国中小学校教育原则又属于中小学德育原则的是( )。
  • A. 因材施教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
  •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 疏导性原则
7. (单选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贯彻了教学的( )。
  • A. 启发性原则
  • B. 因材施教原则
  • C. 巩固性原则
  • D. 直观性原则
8. (多选题)现阶段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
  •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C. 直观性原则
  • D. 实事求是原则
9. (多选题)刘老师是一名数学老师,并担任初一(2)班的班主任,接手该班三个月以来,他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走神,心不在焉或搞小动作等情况。经过与其他代课老师交流后,他了解到,有些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甚至判若两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刘老师利用班会,小组讨论和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加以引导和帮助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优势学科来带动其他学科,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堂气氛明显改变,各科成绩都有了大幅提高。 上述案例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原则主要有( )。
  • A. 因材施教
  • B. 多元智能
  • C. 循序渐进
  • D. 教学相长
10. (单选题)布鲁纳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 A.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 B. 高速度原则、高难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 C. 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彻底性原则
  • D. 及时反馈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
11. (单选题)“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 A. 自觉积极性
  • B. 启发性
  • C. 巩固性
  • D. 因材施教
12. (单选题)一节数学课上,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如何分12个馒头问题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这体现了教学的哪项原则(  )。
  • A. 启发性教学原则
  • B. 直观性教学原则
  • C. 巩固性教学原则
  •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 (单选题)下列关于教学原则,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  )。
  • A.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术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要求
  • B. 教师的生动形象化语言的描述和比喻属于直观教学的方式
  • C. 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属于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 D.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属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4. (单选题)“当其可之谓时”体现的是下列哪种教育教学原则(  )。
  • A. 预防性原则
  • B. 及时性原则
  • C. 循序渐进原则
  • D. 相互学习原则
15. (判断题)《学记》中的“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式教育思想。(  )
16. (单选题)王老师对于教学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在讲课时会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当的启发,这一观点正好符合我国古人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 A. 启发性
  • B. 巩固性
  • C. 因材施教
  • D. 直观性
17. (单选题)杨老师按照先学加减,再学乘除的顺序安排数学四则运算课程的教学。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 巩固性原则
  • B. 循序渐进原则
  • C. 直观性原则
  •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 (单选题)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给学生描绘了秋天色彩斑斓的本地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
  • C.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 D. 循序渐进原则
19. (判断题)最早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  )
20. (单选题)“学而时习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  )。
  • A. 启发性原则
  • B. 因材施教原则
  • C. 量力性原则
  • D. 巩固性原则
21. (单选题)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果实”概念,教师运用变式给学生呈现苹果、花生、棉籽等图片来说明果实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这是(  )在教学中的应用。
  • A. 启发性原则
  • B. 直观性原则
  • C. 巩固性原则
  • D. 量力性原则
22. (单选题)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是(  )的体现。
  • A. 直观性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
  • C. 因材施教原则
  •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3. (判断题)一般来说,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启发性质,又有注入性质。各种教学方法中的启发性因素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  )
24. (单选题)“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 教学相长原则
  • B. 量力性原则
  •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 启发性原则
25. (单选题)周老师在讲造纸术的时候,讲到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们纷纷被蔡伦的精神所折服,也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此处,周老师主要采用了教学原则中的(  )原则。
  • A. 启发性
  • B.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 C. 巩固性
  • D. 因材施教
26. (多选题)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 A.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 B.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 C. 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多使用各种直观手段
  • D. 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7. (单选题)“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 直观性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
  • C. 巩固性原则
  •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8. (单选题)数学课上,李老师使用“如何分20个苹果”的例子来讲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遵循了(  )教学原则。
  • A. 巩固性
  • B. 直观性
  • C. 理论联系实际
  • D. 循序渐进
29. (单选题)某教师在备课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别罗列出重点知识、必需知识、一般知识。这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  )。
  • A. 对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 B.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 C.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 D.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30. (单选题)“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了教学中应遵循(  )原则。
  • A. 直观性
  • B. 因材施教
  • C. 理论联系实际
  • D. 可接受性
31. (判断题)特殊儿童的教育更加注重儿童个别间与个别内在差异的存在,以个别化教学为原则。(  )
32. (单选题)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
  • A.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 B.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C. 善于提问,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 D. 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33. (单选题)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育,这符合教育的(  )。
  • A. 发展性原则
  • B. 因材施教原则
  • C. 主动性原则
  • D. 循序渐进原则
34. (多选题)启发性教育原则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现,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下列说法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 A.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B. 不陵节而施
  • C. 有教无类
  • D.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35. (多选题)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下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的有(  )。
  • A. 学不躐等
  • B. 不陵节而施
  • C. “故君子之教,喻也”
  • D.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36. (单选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能一劳永逸的获取知识,教师要领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保持在记忆中,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守(  )。
  • A. 直观性原则
  • B. 巩固性原则
  • C. 发展性原则
  •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7. (单选题)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因素的制约
38. (单选题)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尔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 A. 直观性
  • B. 巩固性
  • C. 启发性
  • D. 循序渐进
39. (单选题)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  )教学原则相一致。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B. 学而知之
  •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D. 温故而知新
40. (单选题)人的成长是由小到大,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针对这一发展规律,我们的教育应遵循(  )。
  • A.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 B.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C. 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 D. 抓住关键期的教学原则
41. (单选题)教师的讲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这符合教师讲解的(  )。
  • A. 针对学生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
  • C. 生动易懂原则
  • D. 精细讲解原则
42. (单选题)“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的这句话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
  • A. 直观性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与巩固性原则
  • C. 循序渐进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 直观性原则与启发性原则
43. (单选题)《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  )教学原则。
  • A. 巩固性原则
  • B. 因材施教原则
  • C. 循序渐进原则
  • D. 启发性原则
44. (单选题)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上,李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且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弱。于是李老师采用直观性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记住知识。下列李老师的做法中,最符合直观性教学策略的是(  )。
  • A. 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引入和呈现科学课程内容
  • B. 李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难度不同的问题
  • C. 李老师要求学生下课后认真复习所学知识
  • D. 李老师使用各种实物、模型及幻灯片来辅助科学教学
45. (单选题)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
  • A. 直观性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
  • C. 循序渐进原则
  • D. 巩固性原则
46. (单选题)王老师在课堂上讲“杂交水稻”时,向同学们讲述了袁隆平几十年来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忠于职守,敢于创新,坚持梦想的先进事迹,这体现了(  )教学原则。
  • A. 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
  • B. 理论联系实际
  • C. 启发性
  • D. 发散性
47. (单选题)《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它从正反两面总结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记》的内容(  )。
  • A. 教学相长
  • B. 绝学无忧
  • C. 长善救失
  • D. 启发诱导
48. (单选题)运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等进行的直观教学是(  )。
  • A. 形象直观
  • B. 模象直观
  • C. 言语直观
  • D. 实物直观
49. (单选题)清代著名诗人顾嗣协曾写过一首名为《杂兴》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体现教学原则是(  )。
  • A. 启发性原则
  • B. 因材施教原则
  • C. 循序渐进原则
  • D. 直观性原则
50. (单选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实施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本要求的是(  )。
  • A.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 B.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 C.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 D. 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