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多选题)刘老师是一名数学老师,并担任初一(2)班的班主任,接手该班三个月以来,他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走神,心不在焉或搞小动作等情况。经过与其他代课老师交流后,他了解到,有些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甚至判若两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刘老师利用班会,小组讨论和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加以引导和帮助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优势学科来带动其他学科,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堂气氛明显改变,各科成绩都有了大幅提高。 上述案例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原则主要有( )。

  • A. 因材施教
  • B. 多元智能
  • C. 循序渐进
  • D. 教学相长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教学原则

考点简介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原则)、因材施教八种。[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教学原则》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教学原则》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教学原则》通关特训题库 第3关  《教学原则》通关特训题库 第4关
《教学原则》通关特训题库 第5关

答案解析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和多元智能理论。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量力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家原则。其中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材料中刘老师通过一些方法了解学生情况,让每个学生用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说明其能够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育,属于因材施教原则。A项正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之所以千差万别是因为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并提出了九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每个人占优势的智力不同,对不同学科的偏好也不同,刘老师看到了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差异,用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符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B项正确。A、B两项正确。 C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现在引申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