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教育目的的理论

教育目的的理论主要包括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和辩证统一论。这些理论主要从其代表人物、观点等方面进行学习,比如说宗教本位论基本观点是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这种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认为教育需要,也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教育对人们的良知具有唤醒功能。大家在做题时遇到有关宗教、上帝、灵魂、神等有关字眼及论述即可与宗教本位论的观点联系。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六大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辩证统一论。

2、代表人物:

(1)宗教本位论:斯丁和阿奎。

(2)社会本位论:社会爸爸恐吓图图的那个儿子。

(3)个人本位论:孟子爱啰嗦,杀了福禄齐。

(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5)生活本位论:斯宾塞准备生活;杜威适应生活。

(6)辩证统一论:马克思。

考点详情

一、宗教本位论。

1、基本观点: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2、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斯丁和阿奎

3、备考指导:这种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认为教育需要,也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教育对人们的良知具有唤醒功能。大家在做题时遇到有关宗教、上帝、灵魂、神等有关字眼及论述即可与宗教本位论的观点联系。

二、社会本位论。

1、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2、代表人物:巴格莱、孔德、赫尔巴特、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孔子、荀子。(社会爸爸恐吓图图的那个儿子)

3、备考指导: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这种极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造成对人本性的束缚和压抑。核心观点即围绕着“社会”展开。大家在做题时遇到与社会利益,与公民等相关的论述可考虑社会本位论。

三、个人本位论。

1、基本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2、代表人物:孟子、爱伦凯、罗杰斯、马斯洛、卢梭、萨特、奈勒、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孟子爱啰嗦,杀了福禄齐)

3、备考指导:个人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和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探讨过程中不免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有明显的片面性。核心观点即围绕着“个人”展开。人物比较多,建议大家可以编口诀记忆,比如:孟子爱啰嗦,杀了福禄齐。另外,不管人物知不知道一定要注意的是对核心观点的把握。

4、几个社会本位论的常见考点:

(1)《学记》中曾谈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中国古代教育一直以修身为本,但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国家必须由三部分人组成: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这些人,使其各司其职。

(4)“我们的本身最重要的部分都是从社会得来的。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涂尔干

四、教育无目的论。

1、代表人物:杜威

2、基本观点: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3、备考指导:杜威认为教育除了本身之外没有其他的目的,主要以理解杜威的核心思想为主。

五、生活本位论。

1、代表人物:斯宾塞、杜威等

2、基本观点: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杜威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

六、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1、代表人物:马克思

2、基本观点:认为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教育目的观为( )。
  • A. 教育无目的论
  • B. 科学本位论
  • C. 社会本位论
  • D. 个人本位论
2.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观点及主张(  )。
  • A. 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 B. 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
  • C. 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 D. 认为教育没有外在的目的,而有它自身的目的
3. (判断题)“教育即生长,生长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好地生长。教育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的教育。”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
4. (判断题)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的。(  )
5. (单选题)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这一观点 所反映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 A. 社会本位论
  • B. 个人本位论
  • C. 生活本位论
  • D. 文化本位论
6. (单选题)“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卢梭
  • B. 赫尔巴特
  • C. 杜威
  • D. 福禄贝尔
7. (单选题)“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马卡连柯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教育目的所持的观点是(  )。
  • A. 社会本位论
  • B. 个体本位论
  • C. 知识本位论
  • D. 能力本位论
8. (单选题)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  )。
  • A. 科学知识
  • B. 个人需要
  • C. 科学技术
  • D. 社会需要
9. (单选题)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是(  )。
  • A. 生活本位论
  • B.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 C.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 D. 神学教育目的论
10. (单选题)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了个人。教育应该按照国家需要来造就个人,这一观点属于(  )。
  • A. 个人本位论
  • B. 社会本位论
  • C. 文化本位论
  • D. 科学本位论
11. (多选题)历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  )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对立。
  • A. 社会本位
  • B. 理性价值观
  • C. 感性价值观
  • D. 个人本位
12. (多选题)在教育目的的观点中,个人本位论反对社会对个人的束缚,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至高无上。其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成其为人。下列教育家中主张个人本位论的代表有(  )。
  • A. 裴斯泰洛齐
  • B. 卢梭
  • C. 孔德
  • D. 涂尔干
13. (单选题)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
  • A. 洛克
  • B. 涂尔干
  • C. 卢梭
  • D. 福禄贝尔
14. (判断题)美国教育学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社会本位论。(  )
15. (单选题)卢梭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提出,要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该观点属于(  )。
  • A. 知识本位论
  • B. 社会本位论
  • C. 能力本位论
  • D. 个人本位论
16. (单选题)爱因斯坦认为:“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更重要的是人借助着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爱因斯坦的观点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观是(  )。
  • A.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 B. 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
  • C.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 D.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17. (判断题)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我们应该反对个人本位论,拥护社会本位论。(  )
18. (多选题)当代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注意把握(  )。
  • A. 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
  • B. 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 C. 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
  • D. 适应与超越问题
19. (单选题)《学记》里记载着这样两句话“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和“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对这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 前一句体现个人本位教育观,后一句体现社会本位教育观
  • B. 前一句体现社会本位教育观,后一句体现个人本位教育观
  • C. 两句话都体现个人本位教育观
  • D. 两句话都体现社会本位教育观
20. (多选题)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教育学者有(  )。
  • A. 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
  • B. 存在主义者
  • C. 自由主义者
  • D. 涂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