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1959年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安德森三阶段理论是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加里培林五阶段理论: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安德森三阶段理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我国的理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

4、心智技能的形成特征:对象脱离了支持物;进程压缩;应用的高效率。

5、心智技能的培养: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考点详情

一、加里培林五阶段理论。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1959年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主要任务: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做什么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

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例题,让学生认识所要学习的对象。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是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是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主要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比如:在计算的时候,学生利用模型、铅笔或者水果等具体形象来帮助计算。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特点: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比如:在计算过程中,利用外部语言说出来,帮助自己计算。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特点: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增加了更多的思维成分。比如:计算时,不再通过发出声音来帮助计算,而是逐渐转化无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加入一些思维的成分。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特点: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比如:在计算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内部的思维来进行。

二、安德森三阶段理论。

1.认知阶段

了解问题的结构,即问题的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从而形成最初的问题表征。

2.联结阶段

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编辑”为程序性知识。知识的编辑是一系列的条件与行动能快速、流畅执行的一种程序性表征过程,期间将出现两个子过程:合成和程序化。合成是将一系列个别的产生式依次组合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程序;而程序化是指在执行这一程序的过程中,将逐渐摆脱对陈述性知识提示的依赖,在该阶段,个体可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

3.自动化阶段

个体对特定的程序化知识进行深入加工和协调。此时,个体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有意识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不过高度自动化的程序也可能使人的反应变得刻板,因此安德森主张对某些程序保持一定程度的意识控制。

三、我国的理论。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例题,让学生认识所要学习的对象。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比如:在计算的时候,学生利用模型、铅笔或者水果等具体形象来帮助计算。这在加里培林理论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在的、简缩形式的过程。原型内化阶段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四、心智技能的形成特征。

1.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2.进程压缩;

3.应用的高效率。

五、心智技能的培养。

1.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  )。
  • A. 维果斯基
  • B. 安德森
  • C. 加里培林
  • D. 加涅
2. (单选题)一个学生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的心智活动,主要属于智力技能形成的(    )。
  • A.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 B. 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C.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D. 内部言语阶段
3. (单选题)(    )的速度、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 A. 思维
  • B. 反应
  • C. 语言
  • D. 理解
4. (多选题)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必须注意的问题有()。
  • A.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B.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 C. 适应培养的阶段性,正确使用言语
  • D.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 (多选题)心智技能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
  • A.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B.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 C. 适应培养的阶段性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 D.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6. (多选题)心智技能形成的表现有()。
  • A. 思维活动方式的自动化
  • B. 外部言语活动减少
  • C. 以内部言语为主
  • D. 快速高效地解决新问题
7. (单选题)( )是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即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來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 A. 功能固着
  • B. 原型操作
  • C. 原型执行
  • D. 原型定向
8. (单选题)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为( )。
  • A. 原型启发
  • B. 原型定向
  • C. 原型操作
  • D. 原型内化
9. (单选题)不同年龄的儿童算术技能处于不同的水平。某儿童只能用数手指的方法计算3+6=9。按照加里培林的观点,该儿童处于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是(  )。
  • A. 活动的定向阶段
  • B. 物质活动阶段
  • C.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D. 无声地外部言语阶段
10. (多选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时应注意(  )。
  • A.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B.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 C.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 D. 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11. (单选题)吴老师在数学课上清楚而细致的演算例题,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技能,其为学生提供的是(  )。 
  • A. 原型定向
  • B. 原型模仿
  • C. 原型操作
  • D. 原型内化 ​
12. (单选题)心智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称为(  )。
  • A. 原型定向
  • B. 原型操作
  • C. 原型内化
  • D. 原型生成
13. (单选题)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
  • A. 内部言语
  • B. 活动定向
  • C. 有声的外部言语
  • D. 无声的外部言语
14. (单选题)对于心智技能完成的最后阶段,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智力活动随时可以展开
  • B. 智力活动压缩
  • C. 智力活动自动化
  • D. 智力活动很少发生错误
15. (单选题)小琪在学习了进位加法并进行大量练习之后,演算进位加法已经可以不再默念运算法则,而只要头脑中出现个别关键词就能进行自动化的操作,这说明小琪进入了心智技能形成的(  )阶段。
  • A. 活动定向
  • B.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
  • C. 有声的言语活动
  • D. 内部言语活动
16. (多选题)有关心智技能的形成,安德森的理论认为需要经过(  )。
  • A. 定向阶段
  • B. 物质活动阶段
  • C. 认知阶段
  • D. 联结阶段
  • E. 自动化阶段
17. (单选题)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教学中,教师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如“默读”“大声阅读”“齐读”等。从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看,能够“默读”等学生处于(  )。
  • A. 内部言语阶段
  • B. 认知定向阶段
  • C. 物质化活动阶段
  • D. 无声外部言语阶段
18. (单选题)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化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 A. 加里培林
  • B. 安德森
  • C. 冯忠良
  • D. 奥苏伯尔
19. (多选题)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创立的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的是(  )。
  • A. 认知阶段
  • B. 原型定向
  • C. 原型内化
  • D. 原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