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自身健康、生活幸福与家庭幸福。心理健康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人,一个心理健康的家庭成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调节心理的能力,能合理安排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才能为全身心地工作提供保证。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工作环境。老师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另外,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能积极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2、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负担过重,过分疲劳;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要与这些需要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3、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工作满意度、人格特征、角色冲突、学校管理和社会的影响。

4、职业压力:中心压力、外围的压力、预期性压力、情境压力、回顾压力。

5、职业倦怠:

(1)职业倦怠的特征: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2)职业倦怠的成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

考点详情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的要求。

3.教师热爱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

5.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二、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1.负担过重,过分疲劳;

2.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

3.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要与这些需要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

4.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新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自我扩展型;二是自我否定型。

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满意度、人格特征、角色冲突、学校管理和社会的影响。其中,学校管理对教师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由学校管理不科学引起的与教师直接有关的问题: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量超负荷或不足,时间被占用,缺乏自主权,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等。这些因素也是压力的主要来源。

四、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

1.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是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教师职业压力按性质的不同分为五类:中心压力、外围的压力、预期性压力、情境压力、回顾压力。

2.职业倦怠

(1)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所产生的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会导致教师产生严重的身心疾病。

(2)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

(3)职业倦怠的特征

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4)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①社会因素

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心理上的极度疲劳。

②组织因素

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学校的组织氛围和谐,是教师心情愉快、工作效率高的保证;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否科学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在这种工作压力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③个人因素

研究表明,那些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和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现代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是知己、朋友的关系;但是在课堂之中,则又要求教师必须运用自身的权威性。这种现象是()
  • A. 教师角色冲突
  • B. 教师权威
  • C. 教师培训
  • D. 教师自我完善
2. (多选题)研究表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是()。
  • A. A型人格的教师
  • B. B型人格的教师
  • C. 外控型的教师
  • D. 低自尊的教师
3. (单选题)当一个教师在工作中出现情绪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典型症状时,这些表现实际上就是()。
  • A. 职业倦怠
  • B. 消极怠工
  • C. 亚健康心理
  • D. 人际关系不良
4. (单选题)教师倦怠是由多个维度构成的,其中的核心成分是()。
  • A. 情绪衰竭
  • B. 去人格化
  • C. 心力衰竭
  • D. 低个人成就感
5. (多选题)有关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方面,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学校扮演多重角色,在经历多重角色冲突后,容易产生心力交瘁之感
  • B. A型性格、低自尊和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 C. 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及时反省,可有效减少倦怠
  • D. 悦纳自我,开朗乐观,参与社会活动,分享工作体验,可减轻工作压力
6. (单选题)某老师一段时间以来,能不进教室就不进教室,对学生不冷不热,爱答不理,对教学工作也十分冷漠,敷衍了事,面对学生的提问视而不见。按照马勒诗(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该教师的这些表现处于()。
  • A. 情感枯竭
  • B. 去人格化
  • C. 成就感低
  • D. 精疲力竭
7. (多选题)职业倦怠的特征有( )。
  • A. 情绪衰竭
  • B. 去人性化
  • C. 人性化
  • D. 低个人成就感
8. (多选题)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马勒诗等人认为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有( )。
  • A. 情绪耗竭
  • B. 人格解体
  • C. 个人成就感低
  • D. 情境压力
9. (单选题)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
  • A. 职业倦怠
  • B. 职业迷茫
  • C. 职业逃避
  • D. 职业道德失范
10. (单选题)张老师经历了重大的家庭变故,此压力属于(  )。
  • A. 外围压力
  • B. 中心压力
  • C. 预期性压力
  • D. 情景压力
11. (单选题)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
  • A. 职业倦怠
  • B. 职业迷茫
  • C. 职业逃避
  • D. 职业道德失范
12. (多选题)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
  • A. 良好的人际关系
  • B. 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 C. 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 D. 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13. (单选题)某教师近半年来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态度冷漠。该教师表现出职业倦怠特征是(  )。
  • A. 情绪耗竭
  • B. 去人性化
  • C. 个人成就感低
  • D. 自我效能感低
14. (单选题)某班主任刻意在自己和学生之间保持距离,对学生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表现出麻木不仁、没有同情心。该班主任最可能出现了教师职业倦怠中的(  )。
  • A. 情绪衰竭
  • B. 自我否定
  • C. 去人性化
  • D. 缺乏个人成就感
15. (多选题)现在不少学校的管理就是简单地让教师“动起来”“忙起来”,把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集中到升学率上。另外,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发展,寄厚望于教师,导致教师心情烦躁、情绪紧张。上述造成教师压力的原因包括(  )。
  • A. 教师职业角色的冲突
  • B. 学生难管难教
  • C. 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 D. 家长期望过高,教师不堪重负
16. (单选题)某老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 A. 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 B. 自身心理素质问题
  • C.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 D. 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17. (单选题)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
  • A. 了解自己,但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评价
  • B. 具有超强的人际关系
  • C. 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 D. 在任何情况下,能做到个性发挥
18. (多选题)研究表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是(  )。
  • A. A型人格的教师
  • B. B型人格的教师
  • C. 外控型的教师
  • D. 低自尊的教师
19. (单选题)张老师是刚入职的教师,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她长期以来缺乏自信,无法适应职业生活,张老师这种表现属于(  )。
  • A. 职业倦怠
  • B. 情绪衰竭
  • C. 去人格化
  • D. 低个人成就感
20. (单选题)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 A. 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 B. 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 C. 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 D. 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