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自身健康、生活幸福与家庭幸福。心理健康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人,一个心理健康的家庭成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调节心理的能力,能合理安排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才能为全身心地工作提供保证。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工作环境。老师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另外,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能积极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2、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负担过重,过分疲劳;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要与这些需要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3、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工作满意度、人格特征、角色冲突、学校管理和社会的影响。
4、职业压力:中心压力、外围的压力、预期性压力、情境压力、回顾压力。
5、职业倦怠:
(1)职业倦怠的特征: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2)职业倦怠的成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的要求。
3.教师热爱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
5.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二、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1.负担过重,过分疲劳;
2.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
3.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要与这些需要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
4.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新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自我扩展型;二是自我否定型。
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满意度、人格特征、角色冲突、学校管理和社会的影响。其中,学校管理对教师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由学校管理不科学引起的与教师直接有关的问题: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量超负荷或不足,时间被占用,缺乏自主权,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等。这些因素也是压力的主要来源。
四、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
1.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是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教师职业压力按性质的不同分为五类:中心压力、外围的压力、预期性压力、情境压力、回顾压力。
2.职业倦怠
(1)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所产生的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会导致教师产生严重的身心疾病。
(2)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
(3)职业倦怠的特征
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4)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①社会因素
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心理上的极度疲劳。
②组织因素
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学校的组织氛围和谐,是教师心情愉快、工作效率高的保证;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否科学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在这种工作压力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③个人因素
研究表明,那些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和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