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以下符合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观点是(  )。

  • A. 强化方式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 B. 替代性经验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 C. 个体对行为结果的期待就是自我效能感
  • D. 学生的行为结果优异便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学习动机理论

考点简介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强化的结果。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韦纳及其同事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学习动机理论》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学习动机理论》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的有:①成败经验(最重要的因素);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信息;④情感状态等。B项正确。 A项:属于学习动机理论中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受到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该观点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无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效能感中的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选项说法片面,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同时,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好坏、任务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若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等),就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