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多选题)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用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们的道德发展具有(  )。

  • A. 阶段性
  • B. 差异性
  • C. 顺序性
  • D. 不平衡性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德育模式

考点简介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是典型化、示范性、可操作性的德育实施体系。主要解决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增强学生道德行为力量。[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德育模式》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德育模式》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答案解析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模式。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具有许多特征,而且这些特征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其一,结构的差异性。柯尔伯格认为,由于其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不同,不同的个体或者同一个体处于不同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那么,他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的结构就具有不同的类型。其二,不变的顺序性。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虽然速度上、水平上可能会有差异,但其发展的顺序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个体的道德发展总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变的、普遍的阶段顺序向前发展,它既不后退,也从不逾越顺序发展的阶段。其三,结构的整体性。个体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层级的整合体,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四,层级的整合性。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发展过程就是其道德发展阶段形成一种不断增加分化与整合的结构顺序,以逐步达成其共同的功能的过程。科尔伯格,人的道德发展也具有阶段性。故A、B、C项正确。 D项: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水平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C。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