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邓克东设计了著名的“蜡烛问题”实验,要求被试用一个火柴盒和图钉将蜡烛连接在木门上,实验将被式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面对的是盛满火柴的火柴盒,而另一组面对的则是分开来摆放的火柴和火柴盒。结果是:第二组有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第一组只有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本实验主要证实(  )。

  • A. 酝酿效应
  • B. 功能固着
  • C. 原型定向
  • D. 原型内化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考点简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定势与功能固着(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已有的知识经验(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信息)、情绪与动机(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等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
[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主要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知识经验、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等。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题干中该实验主要证实的是功能固着。B项正确。 A项:酝酿效应是指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原型定向的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在的、简缩形式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