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下列属于道德发展的普遍原则定向阶段的是(  )。

  • A. 小张认为规则如果不能很好地达到平等和正义,就可以被打破
  • B. 小敏想要得到妈妈的表扬,所以事事都按妈妈的标准来做
  • C. 小赵认为同桌无视学校规章制度,做事随心所欲,所以不是好学生
  • D. 小杨认为老师的要求都是对的,因为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做就会被惩罚​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考点简介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前道德阶段(1~2岁)、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进一步的完善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来划分道德的发展水平。[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3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4关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小张认为平等、正义是做事的一般原则和标准,符合普遍原则定向阶段。A项正确。 B项:小敏为了得到妈妈赞赏和认可,处于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小赵以学校规章制度为标准,处于维护权威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小杨以避免惩罚为行为目的,处于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