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儿童应服从,因为是权威者制定的规则。这表明该儿童处于(  )。

  • A. 他律期
  • B. 自律期
  • C. 他律向自律过渡期
  • D. 都不正确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考点简介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前道德阶段(1~2岁)、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进一步的完善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来划分道德的发展水平。[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3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4关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在其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提出了儿童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一条总的规律:从他律走向自律。其中,处于他律期的儿童,品德具有如下特征:(1)简单的、绝对的道德观点;(2)对规则的概念是不可改变的;(3)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4)根据要禁止或惩罚的事来定义道德错误;(5)惩罚应强调偿还,不需要“符合犯罪情况”;(6)在同伴中的侵犯性应受到外部权威的惩罚;(7)儿童应服从,因为是那些权威者制订的规则。A项正确。 B项:处于自律期的儿童,品德具有如下特征:(1)意识到有关规则的不同观点;(2)对规则的看法是灵活的;(3)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4)依据违背了合作精神而定义道德错误;(5)既应偿还,也要让他经受受害者同样的命运;(6)同伴的侵犯性应受到受害者方面的报复性行为的惩罚;(7)儿童应服从,因大家都关心其他人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