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  )主要运用道徳两难法,论证了他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徳发展模式。

  • A. 维果茨基
  • B. 科尔伯格
  • C. 弗洛伊德
  • D. 埃里克森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考点简介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前道德阶段(1~2岁)、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进一步的完善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来划分道德的发展水平。[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3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4关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即让儿童对道德价值上相互冲突的两难情境故事做出判断,并解释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然后确定被试道德认识发展的水平。科尔伯格使用的一系列两难推理故事中,最典型的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通过儿童视角回答海因兹该不该偷药及其原因,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六阶段。B项正确。 A项: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内化学说、心理发展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