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在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时,柯尔伯格采用的方法是(  )。

  • A. 对偶故事法
  • B. 临床法
  • C. 案例法
  • D. 两难故事法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考点简介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前道德阶段(1~2岁)、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进一步的完善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来划分道德的发展水平。[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3关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通关特训题库 第4关

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是他在研究中心发现,道德发展应该有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即让儿童对道德价值上相互冲突的两难情境故事作出判断)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D项正确。 A项: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临床法是指皮亚杰的以研究心理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资料收集法。由仔细观察和个别交谈组成。面谈采用引导性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