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美国某著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于是,该心理学家又重新将猫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他得出猫的学习曲线。学习曲线表明,随着猫的反复尝试,它开笼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少。 学习曲线表明,随着猫的反复尝试,它开笼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  )。

  • A. 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意见
  • B. 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准备情况
  • C. 老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突袭考试
  • D. 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较多的练习机会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试误说

考点简介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这时候,桑代克再次把饿猫放回笼子里,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这也为他后来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奠定了实验基础。[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试误说》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的试误说。练习律的含义是在试误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会增强这一联结。题干中强调“反复尝试”,这是练习律。D项正确。 A项:“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意见”符合效果律,在实验中对应的是猫在开笼子的过程中的反应,如果猫没有做对开笼子的动作,这时猫获得的是负反馈,以后它会减少这种错误的行为;如果猫做对了开笼子的动作,这时猫获得了正反馈,以后它会增加这种正确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准备情况”符合准备律,在实验中对应的是在实验之前猫是饥饿的状态、并在笼子外面放一条鱼。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老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突袭考试”违反了准备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