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的要素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发展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概念: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3、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的内容和方法。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发展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考点详情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来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有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一致

三、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的要素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单的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传道受业解惑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四、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发展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时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最终形成。

4、活动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1、认识性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现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有错不知错。”

2、能力性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不强、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错产生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犯错不自觉”。

3、思想性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与习气,因而不能遵守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规范犯了错误而产生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知错也犯错”。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

(2)品德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境界。

(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

(4)行为的形成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固定下来。

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1)个体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只有对有机体不止一次的重复一种系统影响,才能形成。

(2)在个体品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3)学生意志的薄弱。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 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 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 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 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2. (多选题)在德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有()。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D.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3. (单选题)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 教育者
  • B. 受教育者
  • C. 教育内容
  • D. 教育方法
4. (判断题)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5. (单选题)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 A. 教育者,受教育者
  • 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 C.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 D.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6. (单选题)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矛盾
  •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
  • D. 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 (单选题)王守仁明确提出,“今教童子”必须“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这表明,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  )。
  • A. 道德认识的提高
  • B. 道德情感的发展
  • C. 道德意志的锻炼
  • D. 道德行为的训练
8. (单选题)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  )。
  • A. 班主任工作
  • B. 教师的正面教育
  • C. 能动的道德活动
  • D. 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9. (判断题)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10. (判断题)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  )
11. (单选题)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 A. 道德认识
  • B. 道德情感
  • C. 道德意志
  • D. 道德行为
12. (单选题)学生的(  )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 A. 品德认识
  • B. 品德意志
  • C. 品德情感
  • D. 品德行为
13. (判断题)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主要成分,它们相互独立,依序发展。(  )
14. (单选题)下列关于德育规律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是(  )。
  • A.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 B. 德育认识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 C.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 D.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5. (单选题)衡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 A. 道德认识
  • B. 道德情感
  • C. 道德意志
  • D. 道德行为
16. (单选题)人们常说,学校的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和(  )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 A. 会
  • B. 传
  • C. 做
  • D. 行
17. (单选题)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其中正确的是(  )。
  • A.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 B. 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 C. 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 D.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18. (单选题)某学生决心提高学习成绩,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可其他同学一喊他出去玩,他就抵不住玩的诱惑,结果又是抄别人的作业,对该生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  )。
  • A. 道德认知
  • B. 道德情感
  • C. 道德意志
  • D. 道德行为
19. (单选题)下列关于德育,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  )。
  • A. 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学校德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 B.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 C. 道德教育实质上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 D. 社会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
20. (单选题)德育过程是学生在(  )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 A. 活动和交往
  • B. 内部矛盾转化
  • C. 自我反思
  • D. 课堂学习
21. (单选题)体验式德育是相对于知性德育而言的。这种德育遵循的德育过程规律是(  )。
  • A. 知情、意、行规律
  • B. 活动和交往规律
  • C. 长期性与反复性规律
  • D. 思想内部矛盾规律
22. (判断题)德育过程的顺序是固定的,始終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绪。(  )
23. (单选题)我们对助人为乐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趁人之危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  )。
  • A. 道德认识
  • B. 道德情感
  • C. 道德意志
  • D. 道德行为
24. (单选题)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行统一是(  )教育规律决定的。
  • A.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提高
  • B.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 C.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斗争的发展过程
  • D.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25.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关于德育过程实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受教育者内在品德转化的过程
  • B. 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思想道德的过程
  • C. 德育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
  •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6. (单选题)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基本因素构成,其中,(  )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 A. 道德意志
  • B. 道德行为
  • C. 道德情感
  • D. 道德认识
27. (单选题)班上有些同学总是忍不住上课传小纸条,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行为,张老师坚持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而赵老师认为可以直接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只要最后达到知、情、意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即可。对此,(  )。
  • A. 张老师做的对
  • B. 赵老师做的错
  • C. 张老师做的错
  • D. 赵老师做的对
28. (单选题)既是德育客体,又是德育主体的要素是(  )。
  • A. 教育者
  • B. 受教育者
  • C. 德育根源
  • D. 德育大纲
29. (单选题)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的实施过程。它的构成要素是受教育者、教育者和(  )
  • A. 德育环境、德育内容
  • B.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 C. 德育环境、德育目标
  • D. 德育环境、德育方法
30. (判断题)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情”是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