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在知识含量高的教育领域从事职业活动的人,职业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1、教师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2、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3、教师的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4、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自我应验效应+维持性期望效应。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
教师是在知识含量高的教育领域从事职业活动的人,职业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1.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即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知识;一般性知识即一般文化知识。
2.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是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佳优化组合的能力。
(3)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进行监控。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1.职业信念
教师的职业信念是指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有关职业信念的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1)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指导,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效能感又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后者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2)教学归因
教学归因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原因的解释和推测,这种解释和推测所获得的观念需然影响其自身的教学行为。例如,倾向于将原因归于外部因素的教师,往往会更多的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教学条件等因素,因而在面对挫折时,就比较倾向于采取职业逃避策略,做出听之任之或者怨天尤人的消极反应。
2.职业性格
有研究认为,教师的性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即对别人的行为有所帮助,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理解学生。有效的教学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要真正理解学生,就应心胸豁达,具有敏感性、善移情和客观性的品质。
(2)与学生相处。由于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能否进行有效的交往取决于教师的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善于交往的技能等品质。
(3)了解自己。教师对自己执教时产生的心理状态的了解和控制,是教师保持健康心理和有效施教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了解自己方面,教师应关注自己的安多感和自信,清楚自己的需要。
三、教师的行为特征。
1.教师的行为特征一般包括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多样性、启发性、参与性、任务取向性和及时地教学效果评估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期望效应。
2.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具体指是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去发展。教师期望效应有两类,一类是自我应验效应,另一类是维持性期望效应。自我应验效应指的是由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的,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比如对一个资质平平的学生,老师却认为他会发展的很优秀,然后对学生给予了期待,这个学生最后真的发展的很优秀,这符合了自我应验效应。维持性期望效应指的是老师认为学生会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老师一旦认可这种模式,就会很难看到差生的进步,甚至会对进步持怀疑态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