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八阶段: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主动对内疚+勤奋感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感对停滞感+完善对绝望。

考点详情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第一阶段: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也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2.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从十八个月到三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儿童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如果父母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但是如果成人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3.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

三到六、七岁是学前期。个体在这阶段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大部分人容易把自主和主动区分不开。如果说自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主动则是主动帮别人做事情。得先解决好自身才有能力帮助别人,因此是先自主,再主动。

4.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

从六、七岁到十二岁是学龄期。学龄期儿童能力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5.第五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从十二岁到十八岁是青年期。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

6.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

从十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时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要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7、第七阶段:繁殖感对停滞感

从三十岁至六十岁是成年中期,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繁殖,不仅包括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和特征。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与舒适,对他人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8、第八阶段:完善对绝望

六十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阶段个体的发展受前几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则在这一时期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相反,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有的人对他人充满怀疑,对世界缺乏信任;有的人有很好的安全感,能够相信周围的人。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这更有可能是由于哪一阶段的发展差异造成的?(  )
  • A. 婴儿期
  • B. 幼儿期
  • C. 儿童期
  • D. 青年期
2. (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相应地,个体在发展的每一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相应的品质,借此化解发展危机。其中,小学生面临的任务主要是发展(  )。
  • A. 主动感
  • B. 勤奋感
  • C. 自主感
  • D. 信任感
3. (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的人格发展处于(  )。
  • A. 获得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阶段
  • B.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愧感阶段
  • C.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
  • D.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阶段
4. (多选题)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  )。
  • A. 有生物遗传的基础
  • B. 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行为
  • C. 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 D. 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5. (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小学生处于(  )阶段。
  • A.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
  • B.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 C.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 D.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6. (单选题)马上要小升初的强强在学习上有着非常强的胜任感,每当自己在考试中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就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可能成功。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当前强强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 A. 获得勤奋感
  • B. 形成主动感
  • C. 形成“希望”品质
  • D. 建立同一性​
7. (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在(  )阶段个体可能会出现不能整合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的情况。
  • A.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B. 勤奋感对自卑感
  • C. 主动感对内疚感
  • D. 自主感对怀疑感
8. (单选题)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6-11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 A. 强化自我主动性
  • B. 培养勤奋感
  • C. 建立自我同一性
  • D. 获得亲密感
9. (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主动感对内疚感所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
  • A. 希望品质
  • B. 意志品质
  • C. 目标品质
  • D. 能力品质
10. (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模型,形成自我概念是人生(  )阶段的任务。
  • A. 青春期
  • B. 成人早期
  • C. 6-12岁
  • D. 8-12岁
11. (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6-12岁的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勤奋与自卑的矛盾,这种对矛盾的积极解决有助于展现的优秀的品质是(  )。
  • A. 胜任力
  • B. 希望
  • C. 忠诚
  • D. 意志
12. (单选题)在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中,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  )。
  • A. 自主性
  • B. 自我整合
  • C. 自我同一性
  • D. 自我概念
13. (单选题)根据以下案例,回答47~50小题。 案例一:某中学生,女,13岁,因未考上重点中学而自责,对学习无兴趣,自闭,不想与老师和同学交往。 案例二:某初中生,女,14岁,因为家长不给她买白色新球鞋,她不能按要求参加运动会的集体出场式,服毒自杀了。 案例三:某高中生,男,18岁,求爱被女同学拒绝,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因此自闭并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无心上学。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从年龄上看,案例中的三名青少年所处的阶段最有可能是(  )。
  • A.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4. (单选题)某生近段时间常被“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困扰,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该生心理发展处于(  )发展阶段。
  • A. 自主对羞愧
  • B. 信任对怀疑
  • C.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D. 勤奋对自卑
15. (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下列教育行为与可能产生的发展危机不相匹配的是(  )。
  • A. 婴儿哭泣,母亲不及时安抚——怀疑
  • B. 幼儿园大班的小圆想帮父母做饭,父母不同意——内疚
  • C. 幼儿尝试自己吃饭,因为撒了一地而被母亲拒绝——自卑
  • D. 初三的王红对未来一片迷茫,家长未给予指导——角色混乱
16. (多选题)1.5~3岁的孩子,渴望自己穿衣服、抢勺子自己吃饭,如果遭遇父母严苛限制和斥责,会影响孩子的(  )。
  • A. 自信心
  • B. 安全感
  • C. 独立性
  • D. 羞怯感
17. (单选题)初中阶段不少学生陆续进入青春期,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看这些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面对的最大发展任务是(  )。
  • A.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 B. 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 C.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 D.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18. (判断题)埃里克森理论中的基本信任感不仅指他人的充分信任,也包括个体对自己的信赖。(  )
19. (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小学儿童人格发展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 A. 主动对内疚
  • B. 自主对羞怯
  •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0. (单选题)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独立性,根据其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下列属于最高的阶段是(  )。
  • A. 获得勤奋感
  • B. 建立同一性
  • C. 获得主动感
  • D. 发展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