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的人格发展处于(  )。

  • A. 获得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阶段
  • B.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愧感阶段
  • C.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
  • D.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阶段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考点简介埃里克森是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学龄期(6、7~12岁)的人格冲突为勤奋对自卑感。大多数儿童不可避免地要将自己的聪明和能力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和展开竞争。如果儿童体验到了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的品质。但失败的体验,会使儿童产生一种不适当的感情,对今后的创造与生活都期望不高,形成自卑感和对自己天分和能力的低评价。D项正确。 A项:第一阶段是婴儿期(0~1.5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力量的作用。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形成惧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第二阶段是儿童期(1.5~3岁),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意志品质)。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第三阶段是学龄初期(3~5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目标品质)。他们发展了企图心和目的感。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如果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