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学习这方面知识需要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2、孔子:仁、礼。

3、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4、荀子:性恶论。

5、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

6、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7、韩非子: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考点详情

一、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孔子:被推崇为“圣人”。

(1)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2)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2、孟子:被尊为“亚圣”。

(1)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2)哲学思想——“性善说”。

(3)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3、荀子:

(1)哲学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2)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

3、道家思想:老子(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1)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4、墨家思想: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5、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韩非子:思想主张——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3、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

5、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战国时期,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的思想家是(  )。
  • A. 老子
  • B. 孔子
  • C. 孟子
  • D. 庄子
2. (单选题)下列关于中国哲学的历史陈述不正确的是(  )。
  • A. 墨子一生为反对不义战争而奔走呼号,他的思想理论核心是“兼爱”、“非攻”
  • B. 孟子主张“仁政”和“王道”,竭力反对暴政
  • C. 荀子是儒家的继承人和发扬者,他继承了孟子的人性本善的思想
  • D. 老子生活年代在孔子之前,著有《道德经》,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 (多选题)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出现和很多思想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以下关于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 B. 孔子---《论语》---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C. 老子---《清静无为》---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 D. 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4. (单选题)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是因为(  )。
  • A. 中国崇尚以德治国,儒家思想受统治阶级重视
  • B. 中国是礼仪之邦,儒教思想集礼教之大成
  • C. 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 D. 其他思想对儒家思想构不成威胁
5. (单选题)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是(    )。
  • A. 孔子
  • B. 墨子
  • C. 韩非子
  • D. 庄子
6. (单选题)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其核心是(    )。
  • A. 仁
  • B. 义              
  • C. 礼
  • D. 信
7. (单选题)他的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思想上他主张“因材施教”。“他”是指下列的哪一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荀子
  • C. 墨子
  • D. 孔子
8. (单选题)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对中国,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儒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 B. 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
  • C. 奉孔子为先师
  • D. 西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在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
9. (单选题)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清静自然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分别是()。
  • A. 儒家、道家
  • B. 法家、墨家
  • C. 法家、儒家
  • D. 儒家、墨家
10. (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是:
  • A. 儒家
  • B. 道家
  • C. 法家
  • D. 墨家
11. (单选题)关于古代思想家,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 A.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荀子
  • B. 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 C.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
  • D. 摩顶放踵利天下——墨子
12. (单选题)下列观点与所属流派对应正确的是:
  • A.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儒家
  • B.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兵家
  • C.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法家
  • D.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墨家
13. (单选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体现百家争鸣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思想。
  • A. 道家
  • B. 墨家
  • C. 儒家
  • D. 法家
14. (单选题)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下列观点言论与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孔子
  • 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 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 D.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15. (判断题)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
16. (单选题)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对中国、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儒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 B. 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
  • C. 奉孔子为先师
  • D. 西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在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
17. (单选题)“王者之道,仁政德治”中的管理思想属于( )。
  • A. 法家思想
  • B. 儒家思想
  • C. 道家思想
  • D. 墨家思想
18. (单选题)“无为而治”体现的是哪家学派思想( )。
  • A. 儒家
  • B. 道家
  • C. 法家
  • D. 墨家
19. (单选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民本”思想名言出自( )。
  • A. 孟子
  • B. 老子
  • C. 庄子
  • D. 荀子
20. (单选题)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平民阶级的一个学派,墨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显学,他和儒家、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下列选项中属于墨家思想的是(    )。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 道法自然
  • C. 兼爱非攻
  • D. 缘法而治
21. (判断题)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
22. (单选题)下列古代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错误的是(    )。
  • A. 孟子——仁政思想
  • B. 荀子——性善论
  • C. 老子——无为而治
  • D. 孔子——克己复礼
23. (单选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    )思想。
  • A. 儒家
  • B. 法家
  • C. 墨家
  • D. 道家
24. (单选题)“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提到的“中庸之道”是哪个流派的理论?(    )
  • A. 道家
  • B. 法家
  • C. 墨家
  • D. 儒家
25. (判断题)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本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