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就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它有两种类型:常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种类:

(1)有结构的问题:问题的明确性+解法的确定性。

(2)无结构的问题:不明确性+模糊性和开放性。

3、问题解决: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4、问题解决的类型:常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5、问题解决的特征:目的性、序列性和认知性。

6、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考点详情

一、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1.什么是问题

(1)问题就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解释】这就意味着一定是遇到了某种障碍才叫做问题。比如成人计算1+1=2,这对成人来讲就不是问题,因为并没有障碍。再比如说精卫填海,这就是问题,因为确实有障碍需要被克服。

2.问题的种类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有结构的问题

有结构的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问题的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很明确,问题解决者可以很确切地知道他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给出的,而且问题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具有对应性,所给的条件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也是充分的。

第二,解法的确定性。从条件通向目标的方法是确定的,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以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而得出,而且答案是唯一的,不是模棱两可的。这种问题一般是定义明确的、封闭性的问题。

(2)无结构的问题

与有结构的问题不同,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是不明确的,比如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例如,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这条路线是怎样的?再比如设计一堂好课,写一篇游记作文,等等。另外,问题的初始条件也可能是不明确的,甚至是不充分的。相应,这种问题的解法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常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有多种解法和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各种答案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问题解决及其特征。

1.含义: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它有两种类型:常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2.特征:目的性、序列性和认知性。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这个过程是自觉行为,它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引下进行的。

(2)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而且这些心理操作是存在一定序列的,一旦序列出错,问题就无法解决。

(3)认知性:问题解决活动必须由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进行,即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那些只包括一个心理步骤、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的活动,如回忆朋友的电话号码等不属于问题解决。

(4)【解释】问题解决是一定要具备这三者特征的。如:漫无目的地散步,这就不是问题解决。因为没有目的、更没有认知操作。再比如:骑自行车回家,有目的,但是没有认知性,这也不是问题解决;如,讨论活动方案,这是有目的性、有认知序列的操作,所以这就是问题解决。

三、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理解和表征问题

(1)识别有效信息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问题到达是什么,也就是发现问题。

(2)理解信息含义

发现问题后,要对问题进行准确的表征。第一步就是对问题进行语言理解,理解问

题中每句话的含义。

(3)整体表征

表征问题的第二步就是集中问题中的所有句子达成对整个问题的全面准确的理解。

(4)问题归类

通过问题的表征阶段后会出现两种状态:一是在问题表征过程中,联想起一个即时的顿悟式的解决方案;二是没有联想到一个即时的解答,那么这时就要寻求解答的方案。

2.寻求解答的方案

这一步也就是提出假设的阶段,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1)算法式

一个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2)启发式

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常用的启发式方法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爬山法、类比思维。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将目标划分程序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自问题寻找解决每一个字问题的方法。

②逆向反推法: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问题,这种方法对解决几何证明题又是非常有效。

③爬山法:基本思想就是先设定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点邻近的未被访问过的任意一点,向目标方向移动,逐步逼近目标。

④类比思维:当你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你可以运用类比思维,先寻求与此有些相似的情境的解答。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到实际中去的过程。也就是说,当表征某个问题并确定某种解决方案后,就要执行计划、尝试解答。

4.对结果进行检验

当选择并完成某个解决方案之后,还应该对结果进行检验。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 A. 记住一个人的名字
  • B. 用一个词语造句
  • C. 幻想成为“蜘蛛侠”
  • D. 荡秋千 
2. (多选题)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 A. 认知操作性
  • B. 操作复杂性
  • C. 目的指向性
  • D. 操作序列性
3. (单选题)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强调学生要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出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牢记题目内容
  • B. 监控解题过程
  • C. 熟练运用计算技能
  • D. 完成心理问题的表征
4. (单选题)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动作,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是因为此类活动缺少( )。
  • A. 目的性
  • B. 序列性
  • C. 认知操作
  • D. 情境性
5. (单选题)将学期报告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如选择题目、查阅资料、制定纲要等来逐步解决,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 A. 类比思维法论
  • B. 手段—目的分析法
  • C. 爬山法
  • D. 逆推法
6. (单选题)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一直被员工高离职率居高不下所困扰。为了阻止这种趋势,公司已经普遍为员工增加了薪水,但收效很小。从问题解决的流程看,这位总经理的思考最有可能在( )方面存在问题。
  • A. 问题识别
  • B. 问题界定
  • C. 问题表征
  • D. 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
7. (单选题)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 A. 算法
  • B. 推理式
  • C. 演绎式
  • D. 发散式
8. (单选题)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也称( )。
  • A. 启发式
  • B. 搜索式
  • C. 算法式
  • D. 排列式
9. (多选题)关于问题解决,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 A. 启发式策略与算法式策略是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 B. 深层表征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C. 创造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D.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10. (单选题)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 A. 小红记住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 B. 威廉幻想成为“蜘蛛侠”
  • C. 明明用“荷花”这个词语造句
  • D. 壮壮在荡秋千
11. (判断题)“如何造就一个天才少年”这是一个有结构的问题。(  )
12. (单选题)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某种活动来减少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  )。
  • A. 爬山法
  • B. 逆向工作法
  • C. 手段——目的分析法
  • D. 尝试错误法
13. (单选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类问题属于(  )。
  • A. 有结构的问题
  • B. 无结构的问题
  • C. 启发式问题
  • D. 闭合式问题
14. (单选题)想要解决1+2+3+……+100=?这样的问题,如果采用连续相加的方式,虽然操作起来非常费时,但最终也能获得答案。这种问题解决的方式是(  )。
  • A. 爬山法
  • B. 手段—目的法
  • C. 算法式
  • D. 逆推法
15. (单选题)从笼统、混乱、不确定的问题中,找出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把握问题实质并确定问题的解决方向。这属于问题解决的(  )。
  • A. 发现问题阶段
  • B. 明确问题阶段
  • C. 提出假设阶段
  • D. 检验假设阶段
16. (多选题)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比如“儿童吃什么益智,喝什么健康”等,看似简单却不容易解答,因为这类问题属于(  )。
  • A. 有固定结构的问题
  • B. 无固定结构的问题
  • C. 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 D. 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17. (多选题)学习心理学认为,影响问题解决的定势包括(  )。
  • A. 感觉定势
  • B. 知觉定势
  • C. 思维定势
  • D. 功能固着
18. (单选题)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是(  )。
  • A. 发现问题
  • B. 理解问题
  • C. 提出假设
  • D. 验证假设
19. (单选题)数学李老师发现学生缺乏立体想象力,所以立体几何学习非常困难,鉴于此,他自己动手做教具,通过立体直观的现场演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 A. 提出问题
  • B. 理解问题
  • C. 发现问题
  • D. 创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