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在众多关于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阶段和步骤观点中,菲茨和波斯纳1964年提出的三阶段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菲茨与波斯纳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2、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3、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考点详情

一、菲茨与波斯纳阶段论。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在众多关于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阶段和步骤观点中,菲茨和波斯纳1964年提出的三阶段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认知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是指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示范的动作模式,试图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要点进行分析、了解和领会。换言之,认知阶段的任务是学习者了解要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在知觉机制上,为学习者提供视觉的、听觉的和肌肉运动知觉的线索,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和要点,掌握组成技能的局部动作。

例如:在学习蛙泳时,首先在泳池边观察教练如何游泳,紧接着开始在教练的指导下分别练习手部的划水和腿部的蹬腿动作。

2.联系形成阶段

联系形成阶段,实质上就是学习者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方面,最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动作系统的阶段,即学习者不断接受反馈,逐步消除错误,做出精确的调节,以达到最大效率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学习者通过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比较连贯的初级动作系统,在此阶段局部动作虽然已经形成了联系,但动作之间的联系尚不够紧密牢固。

例如:初学蝶泳的人,手臂、脚、头、腹、换气的动作常常相互干扰和不协调,顾此失彼,手臂动作正确却忘了收腹,或有了收腹动作,脚部动作却又成了蛙泳时的蹬水,或手臂双脚和收腹的动作协调了,却忘了抬头换气等等。

3.自动化阶段

自动化阶段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各个局部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定下来,整套动作序列能够依照准确的顺序和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这一阶段意识成分的参与减少,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注意范围扩大,并能根据情境变化灵活准确迅速地完成整套动作,整套动作如泉水自动涌现,无需特殊的注意和纠正。

例如:书法家在完成书法作品时,每一个字的起笔、运笔、收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且字的间架结构安排合理,笔画的粗细得当,用力轻重适中,书写高速轻松、精确、连贯。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解析:操作定向阶段侧重于教师给学生讲解示范,学生能够明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但学生在此阶段并没有做出明显的动作,因此该阶段无动作特点。比如打篮球之前体育老师给学生讲解篮球的规则和动作要领。

2.操作模仿

操作模仿的内涵: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

(4)动作效能:比标准速度要慢。

解析:该阶段侧重于教师将动作一一分解进行具体的动作示范展示,学生主要通过观看尝试模仿老师的分动作,由于不熟练,所以学生在该阶段模仿动作时非常拘谨,很不自然,动作放不开,整体来说各动作都不好。比如模仿老师动作时经常磕绊着自己,出现很多特异奇怪动作等。

3.操作整合

操作整合的内涵: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

(2)动作结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相互干扰少,多余动作减少;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

解析:该阶段学生经过一定的实际动作练习,会把分解来的动作进行简单的整合,多呈现一些过渡性的动作,整体来说各动作较前一阶段好一些。比如学生经过一定的练习,已能将三步上篮动作连贯起来进行练习。

4.操作熟练

操作熟练的内涵: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

(2)动作结构:干扰消失,衔接连续、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视觉注意范围扩大;

(4)动作效能:动作具有轻快感。

解析:该阶段学生处于练习的完美阶段,动作连贯熟练,能灵活操作和调控各动作,整体来说各动作熟练、完美,该阶段是每个练习者所期望达到的最佳阶段。比如学生在进行三步上篮时动作特别熟练,边进行动作操作还会边用余光察觉有没有教师监督。

三、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也会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成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 A. 模仿—定向—整合—熟练
  • B. 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 C. 模仿—整合—定向—熟练
  • D. 定向—整合—模仿—熟练
2. (单选题)在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较差。
  • A. 操作定向
  • B. 操作模仿
  • C. 操作整合
  • D. 操作熟练
3. (单选题)学习芭蕾舞时,小丽把连续动作分成小节拍,跟着舞蹈老师一步步做,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 A. 整合
  • B. 定向
  • C. 模仿
  • D. 熟练
4. (单选题)根据菲茨与波斯纳三阶段模型,对于士兵装卸枪支技能形成的各阶段,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闭着眼睛装卸枪支 ②仔细研究枪支的使用说明和图纸 ③选择合适的两部分连接,完成组装
  • A. ①②③
  • B. ②①③
  • C. ①③②
  • D. ②③①
5. (单选题)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坚持用田字格本写字,到三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借助田字格写出间架结构布局较为合理的汉字,一旦离开田字格本则间架结构就会失调。按照我国心理学家的操作技能形成理论,这时小学生写字技能达到了()。
  • A. 模仿阶段
  • B. 整合阶段
  • C. 熟练阶段
  • D. 内化阶段
6. (单选题)( )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 A. 练习
  • B. 模仿
  • C. 整合
  • D. 运动
7. (单选题)经过一周的学习,学生可以较好地做完一整套广播体操,但是动作不够流畅,这说明学生动作技能处于( )。
  • A. 认知阶段
  • B. 练习阶段
  • C. 自动化阶段
  • D. 熟练阶段
8. (填空题)学生在学习书法时,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学习中的______现象。
9. (单选题)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关键是要(  )。
  • A. 认识到“做什么”和“怎么做”
  • B. 加强动作之间的联系
  • C. 形成自己对能达到水平的期望
  • D. 降低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
10. (单选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经历三大境界:一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中,第二境界相当于动作练习中的(  )。
  • A. 认知阶段
  • B. 联系阶段
  • C. 高原阶段
  • D. 自动化阶段
11. (单选题)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一种操作技能(如单手托盘送饮料)时,最初通常需要(  )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 A. 教练指示
  • B. 视觉调节
  • C. 语言控制
  • D. 动觉调节
12. (单选题)学生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是(  )。
  • A. 示范要领
  • B. 讲解要点
  • C. 反馈信息
  • D. 适当练习
13. (多选题)操作技能形成的标志包括(  )。
  • A. 意识调控减弱
  • B. 动作自动化
  • C. 能利用细微线索
  • D. 在有利条件下可以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14. (多选题)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现象”,下列情形中,可能产生“高原现象”的有(  )。
  • A. 小马总是以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去思考新的问题
  • B. 小米数学考试失利后,便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 C. 新来的英语老师的教学方式让小迪很不习惯
  • D. 小莉遇到不会的问题,喜欢在课余时间和同学讨论
15. (单选题)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表现在(  )。
  • A. 检验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象;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
  • B. 表现合法则的活动;了解动作机制
  • C. 把知转变为行;掌握操作技能
  • D. 尝试做某种动作;基于认知过程
16. (单选题)操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操作的熟练程度可以通过熟练化操作所反映的特征来测量,熟练化操作具有的特征不包括(  )。
  • A. 意识调控增强
  • B. 能利用细微线索
  • C. 动作反馈作用加强
  • D. 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
17. (单选题)化学实验课上,老师反复强调同学们请注意观察,记住我的实验步骤和程序。老师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同学们能(  )。
  • A. 熟练掌握知识
  • B. 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 C. 形成正确的动作映像
  • D. 获得一定的学习策略
18. (单选题)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其中(  )阶段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的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
  • A. 操作定向
  • B. 操作模仿
  • C. 操作整合
  • D. 操作熟练
19. (判断题)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高原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不再进步。(  )
20. (单选题)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是在(  )阶段。
  • A. 操作整合
  • B. 操作定向
  • C. 操作模仿
  • D. 操作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