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共有五种理论分别是过滤器模型、衰减器模型、创造性综合选择说、后期选择理论、资源限制说;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以有意注意为主,小学生对抽象材料的注意逐步发展,但是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1、注意的理论:过滤器模型、衰减器模型、创造性综合选择说、后期选择理论、资源限制说。
2、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模型,这是彻里用实验“双耳分听实验”得出的一个模型,这个实验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耳朵听不一样的声音,让你大声重复一只耳朵里的内容,于是就发现另一只耳朵听到的内容你根本听不到。于是彻里说,是因为你的注意就像一个保安,他把不需要的刺激统统挡在了认知的大门之外。
2.衰减模型,莫瑞进一步使用了这个实验,他发现好像不是这样,他觉得其实两只耳朵的内容你都听到了,只是受到注意的那只耳朵的内容被加工,不注意的那只耳朵的内容虽然进入了你的大脑,但是由于没有受到照顾,很快就走丢了。但是他指出,如果有的信息很重要,比如你的名字,就算是在非追随耳依然能够受到良好的加工。(鸡尾酒效应可以用这个理论解释)
3.创造性综合选择说。奈瑟。他认为,注意是人们对刺激知觉结果的积极、主动的预料,这种积极、主动的预料必将导致个体在内部图式上对感觉材料的综合。
奈瑟把认知过程分为两个水平:一种是粗糙的、平行的和迅速的前注意加工水平;另一种是精细的、序列的和缓慢的加工水平。
举个例子,你看魔术师变魔术,一刀下去你觉得绳子肯定断了,这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预料,但是呢,绳子完好无损,你就开始纳闷了,哎呀他怎么就没断呢?你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就是精细的序列的缓慢地加工。我们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动化的,只有你的钥匙打不开门的时候,你才回去细细思考拧钥匙这个动作是怎么做的。
4.后期选择理论,特雷斯。他认为,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进入了你的认知,都进行了加工,你的注意只是去选择你对谁进行反应。
5.资源限制说(这种学说最受到认可)
卡尼曼,他认为,注意到没注意到完全是因为我们大脑的处理能力有限,你来处理信息,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你能买多少东西取决于你蚂蚁花呗有多少额度。也就是说我们处理信息取决于你有多少的资源。
二、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1.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以有意注意为主。
(2)小学生对抽象材料的注意逐步发展,但是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3)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2.中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1)有意注意发展明显。
(2)不论何种注意,都在逐步深化。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的很多做法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但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有些因素是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如声音的抑扬顿挫、合理使用教具、将重点内容突出展现或将内容设置的生动有趣等。有些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着奇装异服、佩戴夸张首饰、浓重的香水味,夸张的手势,不合理使用教具,教师布置太过花哨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引起无意注意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利用有意注意组织教学需要学生的目的明确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有意组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力。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一直让学生保持无意注意,虽然轻松,但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一直保持有意注意很容易出现疲劳。所以应该交替使用。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