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的方法。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其中,群体约定是指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规定、原则。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题干中,王老师首先提出问题:“乱扔垃圾会造成危害”,然后与同学们共同讨论,最后形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共识,这种品德培养法属于群体约定。C项正确。
A项: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既可以是身边的真人真事的现身说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价值辨析是指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1)选择阶段:①自由选择;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2)赞赏阶段:①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②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①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有效的说服是指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使学生产生客观、公正的感觉,从而相信教师所言,改变态度。当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教师应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以免转移学生的注意,误导学生怀疑正面观点。当学生原本就有反面观点时,教师应主动呈现两方面的观点,以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免疫力。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以免延误时间。当说服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时,应提出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