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 )的名言。

  • A. 范仲淹
  • B. 顾炎武
  • C. 谭嗣同
  • D. 孙中山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考点简介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他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军事要塞的相关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A项错误,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B项正确,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C项错误,谭嗣同,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D项错误,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故正确答案为B。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