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成语“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个成语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简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在改造世界中坚持实事求是。[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题干不体现。 B项错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即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题干不体现。 C项错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题干不体现。 D项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揠苗助长”就是过渡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忽略了农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D。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