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    )之口,他是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人。

  • A. 孔子
  • B. 孟子
  • C. 韩非子
  • D. 老子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教育”一词的由来

考点简介本节考点是“教育”一词的由来,关注:两个人+两本书+两句话。[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教育”一词的由来》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是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B项正确。 A项: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