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考点是“教育”一词的由来,关注:两个人+两本书+两句话。
1、最早出现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意思是:父母亲都在,兄弟姐妹都平安,这是一种快乐;上不惭愧于天,下不惭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种快乐。君子有了这三种快乐,但称王天下不在这当中。
2、最早解释
“教育”一词最早解释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意思是:“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多做好事。
《说文解字》这部书是许慎一生的精心之作,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因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闻名于世界,所以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记忆口诀:两个人+两本书+两句话
1、两个人:孟子+许慎(东汉)
2、两本书: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
3、两句话:
(1)《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最早出自这句话)
(2)《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最早的解释出自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