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1、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1)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
(2)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
(3)公元222年,孙权建吴国,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两晋时期(266年-420年):
(1)公元265年,魏权臣司马炎发动宫廷政变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
(3)八王之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3、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1)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3)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受禅称帝,国号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大战役:
(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的兵力同袁绍的十多万大军在官渡决战,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也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征,与孙权、刘备组成的联军战于赤壁。这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夷陵之战:公元221年,刘备率领蜀国大军攻打东吴,孙权任命陆逊为都督率领东吴军队迎战,经过长达七个多月的相持,最终刘备的大军被“火烧联营”,大败而归,史称“夷陵之战”(彝陵之战、猇亭之战),这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役。
(4)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号称八十多万军队讨伐东晋,东晋八万多军队在谢安的领导下积极迎战,双方战于淝水,最终,东晋取得战争的胜利,史称“淝水之战”。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外,在这场战争中出现很多历史典故和成语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例如: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