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3、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4、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考点详情

一、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真理具有客观性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3.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的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含义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它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3.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是因为认识的对象是具体的,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的具体性与真理的一元性是相通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当然也是绝对的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判断题)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真理是主观的。(  )
2. (多选题)—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含有有毒气体的厌氧海水间歇性上涌,造成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及灭亡,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地球生命灭绝的认识,而且对研究现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启示,上述研究结果其实表明(  )。
  • A. 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 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 C. 真理是与时俱进的
  • D. 实践具有能动性
3. (多选题)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因为(  )。
  •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 C. 真理都是客观存在的
  • D.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4. (单选题)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 A. 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 B. 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 C. 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 D.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5. (单选题)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C. 对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6. (单选题)真理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其根据条件是真理具有(  )。
  • A. 绝对性
  • B. 超越性
  • C. 客观性
  • D. 价值性
7. (判断题)真理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
8. (多选题)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因为(  )。
  • A.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C. 真理就是客观实在
  • D.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9. (单选题)关于真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 真理是绝对的,它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
  • B. 真理是相对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真理观
  • C. 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真理观
  • D. 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一般来说是一致的
10. (多选题)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 A. 真理之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 B. 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C. 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 D. 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共性的内容
11. (单选题)“真理绝不会因为有人不承认它而感到苦恼”。希勒的话说明真理具有()
  • A. 具体性
  • B. 条件性
  • C. 客观性
  • D. 客观实在性
12.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谓相对真理是包含某些谬误的真理
  • B.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绝时不同的
  • C. 绝对真理是指真理包含有客观内容
  • D. 所谓绝对真理就是“终极真理”
13. (判断题)真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在内容上是主观的。( )
14. (单选题)俗语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然而俗语又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喝;然而俗话又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然而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这说明( )。
  • A. 真理是具体的
  • B. 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
  • C. 否认了真理的一元性
  • D.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阶段
15. (多选题)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学生。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呢?”这个故事说明( )。
  • A. 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 B. 感性认识都是不真实的
  • C. 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解正确的有( )。
  • A.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 B. 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对它不能有任何改变
  • C.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是需要与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 D.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
17. (判断题)真理和谬误在认识过程中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真理也就无所谓谬误,反之亦然;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8. (判断题)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界限是固定不变的。(    )
19. (单选题)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 A. 永恒性、唯一性
  • B. 无条件性、无限性
  • C. 不变性
  • D. 主观性
20. (判断题)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真理具有全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