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系列基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考点详情

1.偶然性与必然性

(1)定义: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涵: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3)两者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形式和补充。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重视偶然性,利用有利的偶然性、机遇,避免不利的偶然性,通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现象与本质

(1)定义: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涵: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3)真象和假象: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和假象都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4)假象和错觉:假象和错觉不能等同,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5)两者关系:任何本质都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表示本质。

(6)方法论意义:现象和本质存在着对立,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必要;现象和本质存在着统一,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可能。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3.原因与结果

(1)定义: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涵: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

(3)两者关系: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原因和结果构成因果联系,因果关系具有时间顺序性,即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可能性与现实性

(1)定义:揭示客观事物由可能向现实转化过程的一对范畴。

(2)内涵:可能性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3)两者关系: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现实,而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二者不能混淆。可能性离不开现实性,可能性的根据存在于现实性之中;现实性也离不开可能性,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而来的。

5.内容与形式

(1)定义: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法的一对范畴。

(2)内涵: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的各种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3)两者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会阻碍内容的发展。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唯物辩证法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下列不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是(  )。
  • A. 相对和绝对
  • B. 可能性和现实性
  • C. 偶然性和必然性
  • D. 现象和本质
2. (判断题)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
3. (判断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必然性决定偶然性。(  )
4. (判断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
5. (判断题)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
6. (单选题)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是(  )。
  • A. 原因和结果
  • B. 现象和本质
  • C. 必然和偶然
  • D. 可能和现实
7. (判断题)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
8. (多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 A. 现象与本质
  • B. 原因与结果
  • C. 必然性与偶然性
  • D. 可能性与现实性
9. (多选题)法国分子生物学家莫诺说:进化这一座宏伟大厦的根基是绝对自由的,但又是盲目的纯粹偶然性。在他看来,生物的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每一生物物种的出现都像是“轮盘赌”中偶然得中的彩票,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下列对莫诺观点分析措误的是()。
  • A. 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形而上学的非决定论
  • B. 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但是把必然性和偶然性机械地割裂开来
  • C. 既承认偶然性,又承认必然性,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 D. 承认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10. (单选题)在读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党员。从哲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 )。
  • A.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 B. 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 C. 意识的能动性与物质的基础性
  • D.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
11. (单选题)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 B.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 C.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 D. 有其因必有其果
12. (多选题)钱钟书曾在《围城》中提出“偶然是化了妆的必然”,其哲理在于( )。
  • A. 没有纯粹的偶然
  • B. 偶然性和必然性产生的原因相同
  • C.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 D. 偶然性实质是不存在的
13. (单选题)“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诗句体现的哲理是(  )。
  • A. 内容决定形式
  • B. 物质决定意识
  • C. 内因决定外因
  • D. 客观决定主观
14. (多选题)下列关系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 2005年11月松花江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
  • B. 植被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
  • C. 彗星的出现造成地球上爆发战争
  • D.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15. (单选题)《论语子路》篇中,子路问孔子为什么从政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定名分,孔子回答:“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这一回答蕴含的哲理是[u] [/u]?
  • A.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B. 事物都处在因果循环之中
  • C. 因果联系是对先天知性的概括总结
  • D. 原因和结果没有什么区别
16. (单选题)习近平说:“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都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作用,党的组织体系的优势和威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才能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这句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是(    )。
  • A. 整体与部分
  • B. 必然性与偶然性
  • C. 原因与结果
  • D. 现象与本质
17. (多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
  • A. 相对与绝对
  • B. 原因与结果
  • C. 现象与本质
  • D. 内容与形式
18. (单选题)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六耳猕猴长得一模一样,给予各路神明“两个大圣”的错觉,然而,真正的孙悟空不会打伤唐僧并偷走行李。这可用联系和发展的哪一基本环节解释(    )。
  • A. 内容与形式
  • B. 本质与现象
  • C. 必然与偶然
  • D. 现实与可能
19. (单选题)“圈子”一般指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比如“文化圈”“马拉松圈”“绘画圈”等,对于这样的“圈”我们要鼓励、要肯定。但某些圈子却成为“破坏规则、不讲原则、逾越底线”的代名词,对于这样的“圈”我们要禁止、要惩治。从哲学的角度讲,这说明(    )。
  • A.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
  • B.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
  • C.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同一性
  • D. 以上均不正确
20. (单选题)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现象有真象、假象之分。以下关于假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假象需要人通过理性思维方式来感知、把握
  • B. 假象也表现事物的本质
  • C. 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反映事物的外在现象
  • D. 假象属于人通过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