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 A. 道德认知
  • B. 道德评价
  • C. 道德情感
  • D. 道德行为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德育概述

考点简介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戚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德育概述》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德育概述》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德育概述》通关特训题库 第3关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内容。道德认知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对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的认知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基础。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逐渐认识、理解和掌握了道德规范,并把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当认知到对象和道德需要之间的关系时,才能逐渐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因此,小学生理解道德规范并转化为道德需要的关键是道德认知的改变。A项正确。 B项: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赞扬、褒奖或批评、谴责,激励人们扬善弃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的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知、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