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德育概述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戚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德育的概念:广义+狭义。

(1) 广义的德育: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2) 狭义的德育:学校德育。

2、德育的性质: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

3、德育的功能:个体性+社会性+教育性功能。

4、德育的内容:

(1)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时代特征+学生实际+文化传统。

(2)我国学校德育内容:道德+政治+思想+法制。

(3)四大内容的关系: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

考点详情

一、德育的概念

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戚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的性质

德育具有社会性,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具有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德育具有继承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三、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基本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其基本功能具体表现在:

(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发展具有社会制约性,同时它又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共同构成社会大系统,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主要解决的是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问题,直接反映着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社会常常通过干预德育和强化德育来控制学校教育,通过规定德育的性质、内容来决定和保证整个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四、德育的内容

1.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

(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选择德育内容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

2.我国学校德育内容

我国学校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构成。

(1)道德教育,是关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和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它强调人的良心与良知、义务感与责任感、自愿与自觉。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与领会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与道德行为规范,初步理解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道德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政治教育,是关于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它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现实的政治及其发展趋向直接相关。我国中小学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领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与必要性,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3)思想教育,是指对事物的态度和思想观点的教育,以个体的价值认知为核心,其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国中小学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领会世界、社会与人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教导学生学会思考,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法制教育,是关于法律、纪律、民主、法制的意识与观念的教育。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法律、法规的基础性知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逐步理解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

上述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一方面,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内容和任务;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作用。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判断题)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 (单选题)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 发展性功能
  • B. 个体性功能
  • C. 教育学功能
  • D. 社会性功能
3. (单选题)我国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属于德育内容的是()
  • A. 礼
  • B. 射 響
  • C. 御
  • D. 书
4. (单选题)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    )。
  • A. 德育意义
  • B. 德育内容
  • C. 德育目标
  • D. 德育原则
5. (单选题)对整个德育过程具有导向、选择、协调和激励作用的是(    )。
  • A. 德育原则          
  • B. 德育效果
  • C. 德育目标          
  • D. 德育标准
6. (单选题)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更是教育人的终极目标的重要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是(    )。
  • A. 生命教育
  • B. 生存教育
  • C. 安全教育
  • D. 生活教育
7. (单选题)( )的性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
  • A. 德育
  • B. 智育
  • C. 体育
  •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8. (判断题)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9. (单选题)我国小学德育是( )、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三部分的总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
  • A. 知识教育
  • B. 道德教育
  • C. 生命教育
  • D. 健康教育
10. (多选题)对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守一”意指德育即道德教育,“望多”是指要进行( )。
  • A. 思想教育
  • B. 政治教育
  • C. 艺术教育
  • D. 心理健康教育
11. (多选题)本学期,长湖学校开展了“知识守护梦想”演讲比赛,“地震逃生”演练,“清明祭英烈”等活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有( )。
  • A. 劳动教育
  • B. 理想信念教育
  • C. 安全教育
  • D. 爱国主义教育
12. (多选题)新时代德育发展新主题中的“三生教育”主要包括( )。
  • A. 生涯教育
  • B. 生存教育
  • C. 生活教育
  • D. 生命教育
13. (多选题)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包括( )。
  • A. 政治功能
  • B. 经济功能
  • C. 文化功能
  • D. 惩戒功能
  • E. 保护功能
14. (单选题)我国中小学德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 )。
  • A. 爱国主义教育
  • B. 理想教育
  • C. 集体主义
  • D. 劳动教育
15. (判断题)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
16. (多选题)德育从内容上包括( )。
  • A. 政治教育
  • B. 思想教育
  • C. 道德教育
  • D. 心理健康教育
17. (多选题)关于德育的个体功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 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 B. 促迸个体的智能发展
  • C. 培养社会的合格公民
  • D. 培养社会的模范公民
18. (单选题)任何社会常常通过干预和强化德育来控制学校教育,通过规定德育的性质、内容来决定和保证整个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体现了德育功能中的(  )。
  • A. 个体发展功能
  • B. 社会发展功能
  • C. 导向功能
  • D. 社会稳定功能
19. (单选题)对学生实施讲文明、有礼貌的教育属于(  )。
  • A. 道德教育
  • B. 思想教育
  • C. 政治教育
  • D. 法律教育
20. (单选题)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 A. 人生观教育
  • B. 价值观教育
  • C. 素质教育
  • D. 心理健康教育
21. (单选题)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  )。
  • A. 集体主义品质
  • B. 爱国主义品质
  • C. 共产主义品质
  • D. 道德品质​
22. (判断题)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  )
23. (判断题)现代德育就是现代思想教育。(  )
24. (不定项选择题)德育是指(  )。
  • A. 思想教育
  • B. 美育
  • C. 政治教育
  • D. 道德教育
25. (单选题)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 A. 道德认知
  • B. 道德评价
  • C. 道德情感
  • D. 道德行为
26. (单选题)德育可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陶冶,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这体现了德育的个体(  )。
  • A. 享用功能
  • B. 品德发展功能
  • C. 智力发展功能
  • D. 道德促进功能
27. (判断题)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28. (单选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领会世界、社会与人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教导学生学会思考,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德育中的(  )。
  • A. 道德教育
  • B. 思想教育
  • C. 法制教育
  • D. 心理健康教育
29. (不定项选择题)材料一: 德育教人为善,智育教人求真,体育教人健体,美育教人臻美,劳动教育教人在劳力上劳心。“五育”各有其独特的任务和价值,共同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但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单独的德育,也没有单独的智育,教育本身是整体发生的。德育贯穿于各育之中,是其他各育的灵魂;智育为实施其他各育进行知识和智力的储备;体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体质的准备和生理的基融;美育以精神的力量助推其他各育的发展;劳动教育是对其他各育的综合实践运用与成果的检验。 广义的德育包括(  )。
  • A. 道德教育
  • B. 生命教育
  • C. 思想教育
  • D. 心理品质教育
30. (单选题)德育内容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  )。
  • A. 全面性
  • B. 主动性
  • C. 民主性
  • D. 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