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中心学说是( ),而道家学说的核心则是( )。正确的组合选项是( )。

  • A. 中庸之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B. “仁”的学说;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C. “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道德之上,三生万物
  • D. 理学思想;道生万物,盗亦有道
  • E. 民本思想;天地归一,三生万物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中国古代十大圣人

考点简介“圣人”是指能力和德行兼备的至善之人,所谓“才德全尽谓之圣”,所以圣人是达到了人类最高完美境界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被尊为圣人的不仅孔子一人,在不同领域里都有不同的圣人,下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十大圣人。[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中国古代十大圣人》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中国古代十大圣人》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中庸之道出自《论语·庸也》,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是儒家提出的道德修养和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不是孔子的中心学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出自《初刻拍案惊奇》,原是佛教告诫修行人警惕外界诱惑的话,后也用来比喻取得了一定成就之后会遇到更大的障碍,不属于道家思想。 B项正确,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仁学思想是孔子全部学说的核心。“仁”即仁者“爱人”,认为“仁”即爱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思想在政治上体现为“无为而治”,即主张君主不要过多的干预,顺应自然,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C项错误,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生而知之”只是论语中的一种观点而已,不是中心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道派生而来的。但道不是道德,因此“道德之上,三生万物”不是道家学说的核心。 D项错误,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理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盗亦有道”出自于《庄子·肢箧》,意思是为盗者也有自己的“道义”准则、方法。“盗亦有道”庄子是阐发道家自然无为的道德观,不是道家学说的核心。 E项错误,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思想之一,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希望统治者要有民本思想,行仁政。道家没有“天地归一”这一学说。 故正确答案为B。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