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连中三元”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三元”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中指(    )。

  • A. 乡试、省试、殿试
  • B. 乡试、会试、殿试
  • C. 会试、州试、殿试
  • D. 乡试、会试、州试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姓名称谓

考点简介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唤。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自称以名,称人以字。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姓名称谓》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姓名称谓》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姓名称谓》通关特训题库 第3关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连中三元”指某个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 B项正确,“连中三元”是用于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 C项错误,“连中三元”指某个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不包括州试。州试为台湾东宁王朝时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相当于县试。州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天兴、万年二州举办,上榜者可以进一步参加府试。 D项错误,“连中三元”指某个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不包括州试。 故正确答案为B。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