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张某与刘某素有仇恨。张某为了报复刘某在自己手机的备忘录中写下了对刘某的诅咒并表示迟早有一天会杀死刘某,同时还在手机备忘录中列出了几种他认为可行的杀人手段。张某的行为属于(    )。

  • A. 犯罪预备
  • B. 犯罪表示
  • C. 犯罪中止
  • D. 犯罪未遂

试题考点

考点名称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考点简介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查看详情]

考点通关《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通关特训题库 第1关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通关特训题库 第2关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通关特训题库 第3关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 A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B项正确,犯罪表示是指行为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内心的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其特征包括:1.犯罪表示是一种单纯将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2.它需要借助言语、文字或具体的行为举动等一定的方式能够被他人所感知;3.它是一种犯罪意图的单纯流露,对以后可能实施的犯罪是否易于实行、便于完成尚不能起到制造条件的作用。 C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故正确答案为B。

同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