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抢夺罪特征:公然夺取公私财务所有权的行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
2、区别抢劫罪与抢夺罪:有没有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
一、概念:抢夺罪是指抢夺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行为。
二、不法与责任要素。
1、抢夺行为是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多次抢夺且具有导致被害人伤亡可能性的行为。
2、抢夺对象:通常与身体直接或间接接触。
3、抢夺行为:对人暴力、对物暴力。抢夺场所不限,不要求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
4、抢夺本质:导致被害人伤亡的一般可能性。数额较大:1000-3000元。多次:2年3次以上。其他严重情节:他人重伤或自杀。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导致他人死亡。
5、责任形式:故意、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6、过失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的,导致他人自杀的,属抢夺罪的情节加重犯。故意致他人重伤、死亡的,构成抢劫罪(结果加重犯)。明知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仍暴力夺取,是抢劫罪。
三、三种情况为抢劫罪:
1、携带凶器抢夺的,成立抢劫罪。
2、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
3、聚众打砸抢,抢走、抢夺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成立抢劫罪。
四、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关系:不是对立关系。
1、抢夺行为主要表现为直接对物使用暴力(对物暴力),也包含一定程度的对人暴力,被害人通常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压制不能抗拒。没达到压制反抗程度的是抢夺罪,达到了压制反抗程度的是抢劫罪。抢劫罪行为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
2、飞车抢夺问题。
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
(2)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
(3)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