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抢夺罪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抢夺罪特征:公然夺取公私财务所有权的行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

2、区别抢劫罪与抢夺罪:有没有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

考点详情

一、概念:抢夺罪是指抢夺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行为。

二、不法与责任要素。

1、抢夺行为是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多次抢夺且具有导致被害人伤亡可能性的行为。

2、抢夺对象:通常与身体直接或间接接触。

3、抢夺行为:对人暴力、对物暴力。抢夺场所不限,不要求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

4、抢夺本质:导致被害人伤亡的一般可能性。数额较大:1000-3000元。多次:2年3次以上。其他严重情节:他人重伤或自杀。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导致他人死亡。

5、责任形式:故意、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6、过失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的,导致他人自杀的,属抢夺罪的情节加重犯。故意致他人重伤、死亡的,构成抢劫罪(结果加重犯)。明知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仍暴力夺取,是抢劫罪。

三、三种情况为抢劫罪:

1、携带凶器抢夺的,成立抢劫罪。

2、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

3、聚众打砸抢,抢走、抢夺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成立抢劫罪。

四、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关系:不是对立关系。

1、抢夺行为主要表现为直接对物使用暴力(对物暴力),也包含一定程度的对人暴力,被害人通常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压制不能抗拒。没达到压制反抗程度的是抢夺罪,达到了压制反抗程度的是抢劫罪。抢劫罪行为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

2、飞车抢夺问题。

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

(2)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

(3)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甲趁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抓起,然后逃跑,跑了50米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便转身回来,打了乙两耳光,说出来混也不带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甲的行为属于(  )。
  • A. 抢夺罪(未遂)
  • B. 抢夺罪(中止)
  • C. 抢夺罪(既遂)
  • D. 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2. (单选题)—天下午,张某在大街上闲逛时看见王某骑着一辆摩托车经过,遇见熟人叫他,王某随即停了下来,将摩托车靠在马路边的一棵树旁和熟人聊天。张某趁机骑上王某的摩托车就跑,王某和熟人马上追了上去,但没追上,就到附近的派出所报案。过了2天,警察抓住了张某并追回了王某的摩托车,张某所犯的罪属于(  )。
  • A. 抢劫罪
  • B. 抢夺罪
  • C. 盗窃罪
  • D. 治安管理罪
3. (单选题)张某潜入李某家中实施盗窃,盗窃过程中被李某发现,张某遂用携带的榔头将李某打昏后逃跑,张某的行为构成(  )。
  • A. 抢劫罪
  • B. 抢夺罪
  • C. 盗窃罪
  • D. 诈骗罪
4. (多选题)甲骑电瓶车回家途中遭到乙的尾随,行至偏僻角落时,乙突然冲上前去,将甲打倒并夺过甲皮包内的2 000余元现金、一部手机后迅速离去,乙的行为构成(    )。
  • A. 故意伤害罪
  • B. 盗窃罪
  • C. 抢夺罪
  • D. 抢劫罪
5. (单选题)甲潜入乙家中盗窃珠宝,被乙发现,便将乙打伤,夺路而逃。甲的行为构成:
  • A. 抢劫罪
  • B. 盗窃罪
  • C. 故意伤害罪
  • D. 抢夺罪
6. (多选题)游戏厅老板甲教唆16周岁的中学生乙到街上去抢夺“低头族”的手机,乙抢夺得手后,为了抗拒抓捕将追赶过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甲构成抢夺罪
  • B. 乙构成抢劫罪
  • C. 对甲的教唆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 D. 甲、乙二人不构成共犯
7. (多选题)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有(    )。
  • A. 抢劫罪没有侵犯人身权利
  • B. 抢夺罪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
  • C. 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
  • D. 抢夺罪是不采用暴力等强制方法
8. (单选题)甲想要乙脖子上的项链,便乘其不备动手夺取,在争夺过程中,乙因反抗造成颈部动脉血管受伤则甲的行为构成(    )。
  • A. 抢劫罪
  • B. 盗窃罪
  • C. 诈骗罪
  • D. 抢夺罪
9. (单选题)甲因爱慕虚荣想要一部新款苹果手机,但自己没有相应的经济能力,经过一翻斗争后意欲上街抢劫,为了增加震慑效果专门买了把匕首时常插在腰间,经蹲守发现在手机店上班的乙符合条件,便趁乙下班独自回家时上前抢夺乙的手机,乙由于身材瘦弱,甲最终得逞,期间甲并未使用匕首相威胁。在本案中,甲的行为(    )。
  • A. 构成抢夺罪
  • B. 构成抢劫罪
  • C. 属于牵连犯
  • D. 抢夺罪和抢劫罪竞合
10. (单选题)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 B. 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 C. 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 D. 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