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兴趣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根据兴趣的指向性,可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兴趣分为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根据兴趣的效能,把兴趣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兴趣的品质有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
1、兴趣的概念:认识倾向+积极的情绪体验。
2、兴趣的分类:物质+精神、直接+间接、短暂+稳定、积极+消极。
3、兴趣的品质: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
4、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一、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兴趣的分类。
1.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兴趣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兴趣是由物质的需要引起的兴趣,表现为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用品的兴趣,比如说对手机、电视机的兴趣。精神兴趣是由精神需要引起的兴趣,表现为对认识的兴趣或对文艺、体育、美术及社会生活的兴趣。并且精神兴趣越广阔,人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越具有朝气。
2.根据兴趣的指向性,可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如对电影、小说等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的目的、任务和结果的兴趣。比如学习是为了光宗耀祖,就是追求活动结果的一种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帮助学生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进行结合,有利于学生顺理成长。
3.根据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兴趣分为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
短暂的兴趣随着某种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某种活动的结束而结束;稳定的兴趣不会因为某种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它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兴趣。
4.根据兴趣的效能,把兴趣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
消极兴趣只有表面上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兴趣对象的感知和欣赏上。积极兴趣是一种有效能的兴趣,是有主动性质的兴趣。这时人们的兴趣不是停留在静观阶段,而是为了获得兴趣的对象去积极活动,对于搞文学创作的人或者对文学特别感兴趣的人,他们不只是欣赏还会去用精彩的语言描写。
三、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即兴趣是否广泛;
2.兴趣的中心,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
3.兴趣的稳定性,指对事物具有持续、稳定的兴趣;
4.兴趣的效能,指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提高活动的效能,即兴趣对认识的推动作用。
四、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阔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