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感的倾向性是指情感经常指向什么和由什么所引起的,它是个人意识倾向性的具体体现,是个人情感的本质。情感的深刻性是指情感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表现的程度深浅。情感的稳定性是指情感持久的程度。情感的效能性是指情感对人的实际行动发生鼓舞作用的程度。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情感的概念: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2、情感的品质: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效能性。
3、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一、情感的概念。
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二、情感的品质。
1.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情感经常指向什么和由什么所引起的,它是个人意识倾向性的具体体现,是个人情感的本质。
2.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情感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表现的程度深浅。一个人情感的深刻性,取决于对生活的体验,取决于其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
3.情感的稳定性
情感的稳定性是指情感持久的程度。情感的稳定性与情感的深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深厚的情感才能处于稳定状态。浅薄的情感,即使是强烈的,也总是短暂而易变的。
4.情感的效能性
情感的效能性是指情感对人的实际行动发生鼓舞作用的程度。并非所有的人的情感都是有效能的。情感的效能性以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为基础。
三、情感的分类。
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国家崇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见义勇为和互帮互助等。在青年期,随着世界观的初步形成和人生理想的确立,人的情感也更为独立和稳定,并对人的行为有一种持久而强大的推动力。
例:让我们评价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司机、全国劳动模范时产生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就属于道德感。再比如在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语,这句话也属于道德感。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人们越是积极地参与智力活动,就越能体验到更强烈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活动的动力。
例: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解出了一道难题,感觉很快乐,这属于理智感;我们不断地追求真理,摒弃偏见与迷信,也属于理智感;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袁隆平院士发明海水稻之后表现出来的喜悦,就属于理智感。
3.美感
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客观世界中,凡是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的事物都能引起美的体验。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引起;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也常能引发美感,甚至一个人身上善良纯朴的性格,率真、坚强的品性,比身材和外貌更能体现人性之美。人在感受美的时候通常会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且表现出对美的客体的强烈的倾向性。所以,美感体验有时也能成为人的行为的推动力。
例:感受祖国的自然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就属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