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青霉素G
B. 阿莫西林
C. 头孢曲松
D. 阿米卡星
E. 阿奇霉素
A. 减少蛋白尿
B. 减轻水肿
C. 降低血压
D. 改善营养状况
E. 延缓肾功能减退
A. 葡萄球菌
B. 粪肠球菌
C. 大肠杆菌
D. 变形杆菌
E. 白色念珠菌
A. 轻微肾小球病变
B.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C. 肾病综合征
D. 膜性肾病
E. 增生性肾炎
A. 肾病综合征
B. 急性肾小球肾炎
C.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D. 急性肾盂肾炎
E. 急性膀胱炎
A.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B. 抗核抗体
C. 抗双链DNA抗体
D.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E. 抗平滑肌抗体
A. 120/80mmHg以下
B. 125/75mmHg以下
C. 130/80mmHg以下
D. 140/90mmHg以下
E. 135/85mmHg以下
A. 一般有自愈倾向可不治疗
B. 需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C. 应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D. 有时需急诊透析治疗
E. 应低盐饮食
A.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B. 红细胞破坏过多
C.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 造血原料缺乏
E. 红细胞内在缺陷
A. 网织红细胞减少
B. MCV降低
C. 骨髓中铁粒幼红细胞减少
D. 血清铁降低
E. 骨髓象和红细胞系增生低下
A. 含铁血黄素尿
B. 血尿
C. 血红蛋白尿
D. 网织红细胞增高
E. 尿胆原(+)
A. 红细胞寿命缩短
B. Coombs试验(+)
C.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D. Ham试验(+)
E. 网织红细胞增高
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D.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 发热、贫血、出血
B. 白细胞计数>50×10⁹/L
C.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D. 胸骨压痛(+)
E. 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高
A. 长春新碱
B. 环磷酰胺
C. 三尖衫酯碱
D. 6-巯基嘌呤
E. 甲氨蝶呤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细胞性贫血
D.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溶血性贫血
A. 二尖瓣脱垂
B. 心肌病
C. 主动脉瓣狭窄
D. 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E. 急性心肌炎
A. 1.0~1.9
B. 2.0~3.0
C. 3.1~3.5
D. 3.6~4.0
E. >4.0
A. 实性早搏
B. 房室传导阻滞
C. 心房颤动
D. 房性心动过速
E. 右束支传导阻滞
A. <0.75cm²
B. 0.75~1.0cm²
C. 1.1~1.75cm²
D. 1.76~2.0cm²
E. 2.1~4.0cm²
A. 服用阿托品
B. 植入性心脏转复除颤器
C. 服用奎尼丁
D. 安置房室顺序起搏器
E. 静注维拉帕米
A. 心音低钝
B. 声音嘶哑
C. 奇脉
D.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E. 双肺满布干湿啰音
A. P-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
B. 相邻R-R间距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
C.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
D. P-R间期>0.20秒,P波无受阻
E. P-R间期固定,P波间断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
A. 心力衰竭
B. 心源性休克
C. 心律失常
D. 心脏破裂
E. 肺栓塞
A. Graham-Stell杂音
B. Austin-Flint杂音
C. Duroziez征
D. Traube征
E. Musset征
A. 眼睑
B. 双手
C. 颜面
D. 身体最低部位
E. 腹部
A. 心电图出现深而宽的病理性Q波
B.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有响亮的收缩期杂音
C. 用力时心前区闷痛及晕厥史
D. 超声心动图发现舒张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厚度之比≥1.3,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运动
E. 可闻及第三心音及第四心音
A. 皮质醇增多症
B.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 嗜铬细胞瘤
D. 慢性肾炎
E. 肾动脉狭窄
A. 硝酸甘油
B. 地高辛
C. 异丙肾上腺素
D. 亚硝酸异戌酯
E. 心得安
A. 服用硫氮卓酮
B. 静坐休息
C. 剧烈运动
D. 睡眠
E. 窦性心率,心率70次/分
A. 胸痛缓解
B. 心电图示ST段下降
C. 频发的室性早搏
D. CK-MB峰值前移
E. 窦性心动过速
A. 大叶性肺炎
B. 胸壁皮下气肿
C.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D. 支气管肺炎
E. 慢性支气管炎
A. 心脏瓣膜轻度关闭不全
B. 心脏瓣膜狭窄
D. 心室颤动
E. 左室增大
A. 动脉导管未闭
B. 肺动脉瓣狭窄
C. 房间隔缺损
D. 室间隔缺损
E. 主动脉瓣狭窄
A. 鼓音
B. 过清音
C. 浊音
D. 清音
E. 实音
A. 主动脉瓣狭窄
B. 二尖瓣狭窄
C. 肺动脉瓣狭窄
D. 三尖瓣狭窄
E. 动脉导管未闭
A. 二尖瓣关闭不全
B.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 二尖瓣狭窄
D. 肺动脉瓣狭窄
E. 三尖瓣狭窄
A. 向左下移位
B. 向右移位
C. 向右上移位
D. 向左上移位
E. 向左移位
A. 二尖瓣狭窄
B. P-R间期缩短
C. 运动或发热
D.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A. 5%碳酸氢钠
B. 等渗盐水
C. 平衡盐溶液
D. 5%葡萄糖
E. 小分子右旋糖酐
A. K⁺
B. Na⁺
C. Ca²⁺
D. Mg²⁺
E. Fe²⁺
A. 长期进食不足
B. 持续胃肠减压
C. 碱中毒
D. 急性肾衰竭
E. 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
A. >800ml
B. >1000ml
C. >1200ml
D. >1400ml
E. >1600ml
A. 适当补液
B. 使用强心药物
C. 用扩血管药
D. 补液试验
E. 充分补液
A. 心脏按压5次,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B. 心脏按压6次,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
C. 心脏按压1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D. 心脏按压15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E. 心脏按压2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3次
A. 钠中毒
B. 酸中毒
C. 未严格限制入水量
D. 体内内生水过多
E. 抗利尿激素增加
A. 减少术后感染
B. 防止术后腹胀
C. 防止吻合口瘘
D. 防止术后伤口裂开
E. 防止麻醉或手术中呕吐
A. 平卧位
B. 侧卧位
C. 高坡卧位
D. 低半坐位
E. 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A. 代谢异常
B. 低血压
C. 肺不张
D. 输血反应
E. 感染
A. 颈内静脉
B. 大隐静脉
C. 颈外静脉
D. 足背静脉
E. 头静脉
A. 误吸
B. 腹胀、腹泻
C. 肠炎
D. 肠道细菌移位
E. 胆囊结石
A. 外界病菌大量侵入组织
B. 人体正常菌群变成病菌
C. 病菌在组织内大量繁殖
D. 人体抵抗力有一定缺陷
E. 组织内的有氧环境
A. 破伤风杆菌
B. 结核杆菌
C. β-嗜血性链球菌
D. 真菌
E. 梭状芽胞杆菌
A. 擦伤
B. 火器伤
C. 刺伤
D. 直肠破裂
E. 撕脱伤
A. 臀部
B. 腰部
C. 膝关节腔
D. 上臂
E. 手掌
A. 1%
B. 2.5%
C. 3%
D. 3.5%
E. 5%
A. 1:2000氯已定清洗创面,去除异物
B. 去除水泡皮
C. 油质纱布包扎创面
D. 面部创面不包扎
E. 创面使用抗菌素预防全身感染
A. 2~3cm
B. 4~5cm
C. 6~7cm
D. 8~9cm
E. 10~12cm
A. 股动脉
B. 股静脉
C. 股神经
D. 大隐静脉
E. 子宫圆韧带或精索
A. 壁细胞
B. G细胞
C. 嗜银细胞
D. 主细胞
E. 粘液细胞
A. 吻合口溃疡
B. 胃排空延迟
C. 贫血
D. 碱性反流性胃炎
E. 残胃癌
A. 肝动脉
B. 胆道
C. 门静脉
D. 外伤伤口
E. 淋巴系统
A. 阵发性腹部绞痛
B. 有气过水音和金属音
C. X线检查小肠有多个阶梯状液平
D. 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肠液
E. 腹肌紧张,有压痛和反跳痛
A. 溃疡型癌多见于右半结肠,一般预后良好
B. 肿块型癌多发生在乙状结肠,易引发肠梗阻
C. 肿块型癌多发生在升结肠,易发生肠梗阻
D. 浸润型癌多发生在左半结肠,易引起肠腔狭窄
E. 病人血清CEA均增高
A. 消除脾功能亢进
B. 治疗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C. 降低门静脉压力以减少腹水
D. 增加门静脉向肝灌注血流以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E. 治疗门静脉血液瘀滞所致的胃粘膜病变
A. 胃冠状静脉
B. 胃短静脉
C. 胃网膜右静脉
D. 胃后静脉
E. 左膈下静脉
A. 胆囊结石均有症状
B. 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
C. 大的单发结石不易发生嵌顿
D. 结石嵌顿于胆囊壶腹后,导致急性胆囊炎
E. 胆绞痛向右肩部放射
A. 胆囊造口术
B. 胆囊切除术
C.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
D. 胆管空肠吻合术
E. 胆囊空肠吻合术
A. 腹膜分为壁腹膜、脏腹膜、肠系膜、网膜四个部分
B. 腹膜有很多皱襞,因此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相当于人体皮肤表面积的1.7~2倍
C. 腹膜上具有丰富的腺体,在急性炎症时能够分泌大量的液体以稀释有害物质
D.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75~100ml澄清液体和少量气体以润滑、间隔腹腔内脏器
E. 腹膜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吸收腹腔内的积液、血液和细菌毒素
A. 静脉注射抗生素
B. 胃肠减压
C. 营养支持
D. 手术治疗
E. 腹腔灌洗
A. 肝脏
B. 脾脏
C. 胰腺
D. 肾脏
E. 肾上腺
A. 在腹部损伤中罕见
B. 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较轻
C. 中央型破裂不易继发肝脓肿
D. 有时可出现呕血或黑粪
E. 被膜下破裂更易继发肝脓肿
A. A细胞
B. B细胞
C. G细胞
D. D细胞
E. D1细胞
A.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12小时开始升高
B.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
C. 血清淀粉酶值高于128Winslow单位
D. 血清淀粉酶值高低与病情轻重呈正比
E. 尿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后上升
A. 钙
B. 钠
C. 镁
D. 钾
E. 锌
A. ECT
B. 颈部X线摄片
C.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D. 甲状腺B超扫描
E. 颈部CT
A. 阵发性右下腹痛
B. 腰大肌试验阳性
C. 发热
D. 转移性腹痛
E. 恶心、呕吐
A. 内脏小神经
B. 第10胸神经
C. 第12胸神经
D. 内脏大神经
E. 第1腰神经
A. 内上象限
B. 内下象限
C. 外下象限
D. 外上象限
E. 中央区
A. X线检查
B. B超
C. 近红外线扫描
D. 液晶热图像
E. 活组织病理检查
A. 褥疮
B. 消化道出血
C. 角膜溃疡
D. 尿路感染
E. 肺炎
A. 皮下血肿
B. 帽状腱膜下血肿
C. 骨膜下血肿
D. 皮下积液
E. 皮下积脓
A. 急性脑受压所致脑疝
B. 弥漫性脑水肿
C. 昏迷所致肺部感染
D. 脑脊液循环受阻
E. 蛛网膜下腔出血
A. 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A. 低血容量性休克
B. 感染性休克
C. 神经源性休克
D. 心源性休克
E. 过敏性休克
A. 低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低钾血症
D. 高钾血症
E. 低钾合并等渗性脱水
A. 纠正贫血
B. 改善营养状态
C. 检测肝功能
D. 血压降至正常
E. 血生化检查
A. B超
B. CT
C. MRI
D. 腹腔穿刺
E. 立位腹平片
A. 手背部烧伤部位清创
B. TAT2万U静脉注射
C. 腰穿脑脊液检查
D. 白蛋白20g静脉注射
E. 10%水合氯醛30ml保留灌肠
A. 生命体征监护
B. 右大腿X光摄片检查
C. 腹部B超声检查
D.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E. 立位胸腹部透视检查
A. 1500ml
B. 1800ml
C. 2700ml
D. 3200ml
E. 3600ml
A. 禁食补液
B. 手法复位
C. 应用止痛或镇静剂
D. 急诊手术
E. 应用抗生素
A. 吻合口梗阻
B. 急性完全性输入段梗阻
C. 慢性不完全性输入段梗阻
D. 输出段梗阻
E. 倾倒综合征
A. 乙状结肠癌
B. 升结肠癌
C. 阑尾类癌
D. 横结肠癌
E. 降结肠癌
A. 阑尾周围脓肿
B. 急性肠梗阻
C. 急性胰腺炎
D. 急性胆囊炎
E.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A. 急性胆囊炎
B. 胆总管结石
C. 胆道蛔虫病
D. 急性胰腺炎
E. 急性胃炎
A. 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
B.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
C. 经腹直肠癌切除、人工肛门、远端封闭手术
D. 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
E. 局部切除加放疗术
A. 禁饮禁食
B. 注射吗啡止痛
C. 反复检查腹部
D. 绝对卧床休息
E. 检测血压、脉搏
A. 胰腺囊腺瘤
B. 腹膜后血肿
C. 假性胰腺囊肿
D. 肠系膜囊肿
E. 脾包膜下血肿
A. ¹³¹I治疗
B.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C. 终止妊娠
D. 甲状腺大部切除
E. 普萘洛尔(心得安)治疗
A. 急性肠炎
B. 阑尾残株炎
C. 门静脉炎
D. 肠间隙脓肿
E. 盆腔脓肿
A. 肺损伤
B. 开放气胸
C. 心包积血
D. 血胸
E. 张力气胸
A. 全血
B. 洗涤红细胞
C. 浓缩红细胞
D. 红细胞悬液
E. 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A. 输注全血2单位
B. 输注红细胞悬液2单位
C.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ml
D. 加强饮食营养,但不输注任何血液制品
E. 输注人血白蛋白
A. 肾肿瘤
B. 肾结核
C. 急性肾盂肾炎
D. 肾输尿管结石
E. 肾积水
A. 肾挫伤
B. 肾部分裂伤
C. 肾全层裂伤
D. 肾蒂断裂
E. 输尿管损伤
A. 中药排石
B. 消炎止痛
C. 手术取石
D. 体外震波碎石
E. 大量饮水
A. 睾丸鞘膜积液
B. 交通性鞘膜积液
C. 右侧斜疝
D. 睾丸肿瘤
E. 附睾结核
A. 思维被夺取
B. 思维被洞悉
C. 思维贫乏
D. 思维散漫
E. 思维迟缓
A. 抗胆碱药
B.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C. 复方左旋多巴
D. 单胺氧化酶β抑制剂
E. 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A. 双肾B超
B. 双肾CT
C. 静脉肾盂造影
D. 肾动脉造影
E. 肾活检
A. 胃酸明显减少
B. 胃酸明显增高
C. 胃酸轻度升高
D. 胃酸轻度减少
E. 胃酸正常或减少
A. 经口
B. 经血液
C. 经淋巴液
D. 腹腔病变直接蔓延
E. 腰椎病变直接蔓延
A. 骨髓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B.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C. Ph染色体阳性
D. 糖原染色阳性
E. 非特异性酯酶(+),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A. 第一心音增强
B. 心率小于脉率
C.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D. 心尖部3/6级收缩期杂音
E. 开瓣音
A. 近3个月内劳力诱发的心绞痛的频率和程度加重,对硝酸甘油的需求增加
B. 心绞痛发作与体力活动无关,可出现短暂ST段抬高
C. 心绞痛的发作与劳累有关,其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
D. 既往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近1~2个月内劳累时出现心绞痛
E. 劳累和休息时均可出现心绞痛
A. “4”字试验阳性
B. 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C. 杜加征(Dugas)阳性
D.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阳性
E. 压头试验阳性
A. 神经源性休克
C. 中度低血容量性休克
D. 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
A. 静脉用强心药物
B. 立即手术治疗
C. 迅速补充平衡盐溶液
D. 利尿剂改善肾功能
A. 急症手术
B. 肠外营养
C. 要素饮食
D. 普通饮食
E. 输血
A. 800kal
B. 1200kcal
C. 1500kal
D. 2000kcal
E. 2500kcal
A. 白细胞计数
B. 尿常规检查
C. 立位腹部透视
D. 腹部B超声检查
E. 血清钾离子
A. 小肠吻合口瘘
B. 手术后创面出血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感染
E. 高位肠梗阻
A. 股疝
B. 隐睾
C. 交通性鞘膜积液
D. 腹股沟斜疝
E. 腹股沟直疝
A. 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内环口
B. 禁烟、控制呼吸道感染
C. 注射硬化剂
D. 疝修补术
E. 疝囊高位结扎术
B. 腹部CT
C. 纤维胃镜
D. 腹部X线平片
E. 全消化道钡餐
A. 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
B. 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C. 高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
D. 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E. 低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D. PTC
E. ERCP
A. 肿瘤
B. 结石
C. 蛔虫
D. 炎性狭窄
E. 先天畸形
A.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B. 给予有效足量抗生素
C.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 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减压引流
E. 使用多巴胺等药物维持血压
A. 原发性甲亢
B. 单纯性甲状腺肿
C. 继发性甲亢
D. 桥本甲状腺炎
E. 亚急性甲状腺炎
A. 颈部CT
B. 血T₃、T₄值
C. 甲状腺B超
D. 颈部X线检查
E. MRI
A. 内科药物治疗
B.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C. 甲状腺全切术
D. 同位素治疗
E. 外放射治疗
A. 脑梗塞
B. 蛛网膜下腔出血
C. 颅内血肿
D. 脑挫伤
E. 颅脑肿瘤
A. 头颅超声检查
B. 脑电图
C. 头颅MRI
D. 头颅CT
E. 头颅X线片
A. 枕骨大孔疝
B. 动眼神经麻痹
C. 小脑幕切迹疝
D. 颈髓损伤
E. 右侧视神经损害
A. 食管灼伤狭窄
B. 食管癌
C. 食管平滑肌瘤
D. 贲门失驰缓症
E. 食管憩室
A. 胸部CT
B. 食管超声波检查
C. 食管拉网
D. 食管镜检查活检
E. 胸部MRI
A. 食管呈鸟嘴样改变
B. 食管充盈缺损
C. 食管管壁僵硬
D. 龛影
E. 食管粘膜断裂
A. 前列腺增生
B. 尿道狭窄
C. 膀胱肿瘤
D. 尿道结石
E. 神经性膀胱
A. CT
B. MRI
C. B超
D. KUB
E. 膀胱造影检查
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