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 以共同 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班集体的概念:社会心理共同体。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群体意识+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3、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组建+形成+发展+成熟。
一、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 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体会到能从集体生活中获得知识、友谊和实现他们的某种心愿,这时,学生往往也会努力使自己成为对集体有所奉献的一员。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强化。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
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但学生来自各地各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不熟悉和了解,还没有班级的概念,群体松散,学生还是比较孤立的个体,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尚未形成。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于班主任个体自身要求,班级活动都依赖班主任直接组织和指挥。
2、形成阶段
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同学之间开始相互熟悉和了解,产生了一定的人际关系,班级有了一定的凝聚力,学生能够在班级中得到归属感。班级中开始涌现-些热心集体工作,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学生,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这时的班集体行为规范还未成为学生的共同需要,集体舆论还没有形成,班级目标还没有转变为全班同学共同自觉追求和行动的动力。班级活动仍由班主任组织、指挥。
3、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班级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已形成。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班主任开始成为班级的领导者。
4、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