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

2、序幕:公车上书。

3、推动维新运动发展:严复《天演论》。

4、维新变法的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共103天。

(2)政治基础:维新变法得到了一部分官僚和光绪帝的支持。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4)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提出了维新思想。

(5)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6)变法内容:文教+经济+军事+社会+政治。

(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8)意义: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考点详情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

2、序幕: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指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事件。

3、推动维新运动发展:严复《天演论》。

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学者也”。

4、维新变法的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共103天。

(2)政治基础:维新变法得到了一部分官僚和光绪帝的支持。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4)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提出了维新思想。

(5)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6)变法内容:

①文教改革: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②经济改革: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③军事改革: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等。

④社会改革:将城乡许多祠堂、庙宇改为学堂,破除迷信。

⑤政治改革: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

(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8)意义: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戊戌变法的政治基础是(  )。
  • A. 维新变法得到了一部分官僚和光绪帝的支持
  •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 C. 康有为、梁启超提出了维新思想
  • D.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2. (单选题)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时逢当时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这个条约是(  )。
  • A. 《南京条约》
  • B. 《马关条约》
  • C. 《辛丑条约》
  • D. 《虎门条约》
3. (单选题)戊戌变法为更完全意义上的中国(  )革命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 A. 封建地主阶级
  • B. 资产阶级民主
  • C. 农民
  • D. 无产阶级
4.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与清朝末年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有关的是()。
  • A. “百日维新”
  • B. “戊戌政变”
  • C. 《资政新篇》
  • D. “公车上书”
5. (判断题)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  )
6. (单选题)严复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当时西方的某一先进理论,被康有为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这一理论指的是(    )。
  • A. 天体运行论
  • B. 热能传感论
  • C. 流体动力论
  • D. 生物进化论
7. (单选题)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8. (单选题)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 B.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 C. 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 D.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9. (单选题)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突出作用是()
  • A. 挽救了民族危亡
  •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 C.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10. (判断题)“公车上书”的发生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直接触动关系。
11. (多选题)关于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 B. 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 C. 戊戌变法是一场广泛的群众运动
  • D.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12. (单选题)最早把进化论思想引入中国的著作是( )
  • A. 《天演论》
  • B. 《海国图志》
  • C. 《资政新篇》
  • D. 《乾坤体义》
13. (判断题)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14. (单选题)“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起人是()
  • A. 谭嗣同、刘光第
  • B. 康有为、梁启超
  • C. 康有为、康广仁
  • D. 梁启超、谭嗣同
15. (多选题)以下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明末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B. 1898年1月,康有为上书皇帝,提出三条变法纲领:立即宣布实行变法;广开才路,各级官吏都有权向皇帝上奏折;全盘改革政权机关。
  • C.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 D.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都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1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
  • A. 谭嗣同
  • B. 康广仁
  • C. 杨深秀
  • D. 梁启超
17. (多选题)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教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
  • A. 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
  • B. 要求通过变化,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C. 成功在中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 D. 其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8. (判断题)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 (单选题)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 D.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0. (单选题)“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是()发生在我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
  • A. 1895年
  • B. 1896年
  • C. 1897年
  • D. 18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