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
2、序幕:公车上书。
3、推动维新运动发展:严复《天演论》。
4、维新变法的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共103天。
(2)政治基础:维新变法得到了一部分官僚和光绪帝的支持。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4)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提出了维新思想。
(5)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6)变法内容:文教+经济+军事+社会+政治。
(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8)意义: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
2、序幕: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指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事件。
3、推动维新运动发展:严复《天演论》。
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学者也”。
4、维新变法的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共103天。
(2)政治基础:维新变法得到了一部分官僚和光绪帝的支持。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4)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提出了维新思想。
(5)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6)变法内容:
①文教改革: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②经济改革: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③军事改革: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等。
④社会改革:将城乡许多祠堂、庙宇改为学堂,破除迷信。
⑤政治改革: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
(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8)意义: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