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以宋词为最高成就,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将唐诗、宋词、元曲视为鼎立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宋词一般分为两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
1、婉约派:柳永+晏殊+李清照+秦观。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婉约派创始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2)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文港沙河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4)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
2、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岳飞。
(1)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世人合称为“苏黄米蔡”,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3)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千秋冤狱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说的就是岳飞。
3、陆游+文天祥: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3)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一、婉约派。
婉约派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1、柳永。
(1)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婉约派创始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2)柳永因写了“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让皇帝很生气,于是剥夺了他的功名和考功名的权利。柳永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3)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中评价柳永:“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2、晏殊。
(1)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文港沙河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2)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3、李清照。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所作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她的词不同于苏豪柳俗,婉约而不流于柔靡,语言清新自然而富有真情实感,被称为“易安体”。
(4)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4、秦观。
(1)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北宋婉约派词人。
(2)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
5、经典名句: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蝶恋花》。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4)“东风催露千娇面,欲绽红深开处浅”出自北宋柳永的《木兰花·海棠》
(5)“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6)“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
(7)“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出自晏殊的《中秋月》
(8)“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代晏殊的词《蝶恋花》
(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红瘦”指的是海棠)
(10)“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出自李清照《声声慢》(“将息”是指休养、调理身体)
(1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秦观的《鹊桥仙》(七夕)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二、豪放派。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1、苏轼。
(1)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东坡”是苏轼谪居黄州时,开垦耕种的地方)
(2)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以文为诗”,是苏轼诗歌的显著特色之一。
(3)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4)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世人合称为“苏黄米蔡”,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5)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6)与苏轼有关的成语: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俗不可医,表示人若庸俗,则不可救药。
2、辛弃疾。
(1)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郭沫若在辛弃疾的纪念祠写下“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评价了此人在词坛的地位和政治抱负。
(3)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岳飞。
(1)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2)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千秋冤狱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说的就是岳飞。
(3)“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此对联是杭州西湖岳坟联,“三字污秽”为“莫须有”,“两世精忠”指岳飞、岳云父子。
(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联。(“忠骨”指岳飞的尸骨,“佞臣”指奸臣秦桧、张俊等)
(5)“精忠报国”原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在其背上刺的一句话。岳飞20岁时,投军抗金,其母为使儿子竭尽忠心报效国家,入伍前,在他后背上刺了这四个字。现指竭尽忠诚,报效祖国,表示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4、经典名句:
(1)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指的是元宵节)
(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描写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象)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出自宋代辛弃疾所作的《青玉案·元夕》
(1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靖康耻,犹未雪”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描述的是靖康之变)
三、陆游和文天祥。
1、陆游。
(2)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3)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
2、文天祥。
(1)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2)主要作品有《过零丁洋》、《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3)“丹心照汗青,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正气贯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出自江苏南通文天祥祠联。
3、经典名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2)“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出自南宋陆游的《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大材小用”指的历史人物是辛弃疾)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南宋陆游所作的《示儿》
(4)“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出自宋代陆游的《乙卯重五诗》(端午节)
(5)“玉钩钉挂谁,冰轮了无辙”出自陆游的《月下作》。(“玉钩”指代残月,“冰轮”指代满月)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8)“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矢志不渝之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