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4、“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5、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6、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
(1)巴金,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
(2)“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
(3)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2、“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诗作,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于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爱国情思的抒发。
3、茅盾“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
(1)“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茅盾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3)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4)茅盾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有《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有《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有《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5)“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
4、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代表作《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