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吸收了墨、道、名、法、阴阳等各家学说之长;儒学走向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减弱了儒学作为一般伦理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层面的作用。两汉不仅是儒学全面走向成熟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儒家思想作为政治的理论基础的朝代;同时两汉又是历史上是第一个人光是靠着读书就可以作大官的朝代;两汉的儒学研究和传播也是空前绝后的。
1、汉代儒学的思想核心:大一统。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来源+基础+内容+核心:
(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 天人感应 ② 君权神授 ③ 三纲五常 ④ 大一统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2、评价(历史意义):
(1)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
(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3)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3、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