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公文是指各地区、各部门通过由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配置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的电子数据。法定公文的格式,是法规性文件所规定的,国家机关制发公文,必须按照这种统一的规范格式行文,不得违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引用公文的原则是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1、电子公文及其特点。
2、其他常识。
一、电子公文
1、含义:电子公文是指各地区、各部门通过由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配置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的电子数据。
2、特点:
(1)与纸质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2)在物理形态上有别于纸质公文
(3)依赖计算机阅读、处理
(4)电子公文方便、快捷,受众广泛,可以广泛使用
3、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必须将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制成纸质公文与原电子公文的存储载体一同归档,并使两者建立互联。
二、其他。
1、法定公文的格式,是法规性文件所规定的,国家机关制发公文,必须按照这种统一的规范格式行文,不得违背。
2、《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1)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2)机关负责人对公文处理工作的历史结果负责。
(3)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3、《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引用公文的原则是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4、公文的主题又叫主旨,是公文的中心思想。
5、中心思想、原委背景、行文目的“三要素”是构成一篇公文主题的完整体现。
6、语言文字是公文的第一要素。
7、公文写作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讲究格式上。
8、公文正文是公文的主体部分,用于表达规范的具体内容,一般按以下顺序安排内容:总则一分则一罚则一附则。
9、公文的正文结构一般采用分项列条式、篇段合一式和分段式的方法。
10、凡是被公文作者有意识地搜集的事实、数字、论据,不论是否写入公文,都称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