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公文修辞

公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对比、对偶、排比、引用、层递、反复、顶真、排除、讳饰等,一般不采用夸张、反语、双关、象征、拟人等可能发生歧义的修辞手法。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公文修辞的特点。

2、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对比、对偶、排比、引用、层递、反复、顶真、排除、讳饰等。

考点详情

1、公文修辞的特点:

(1)在其所追求的效果方面,重在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练顺达;

(2)在修辞手法方面,以消极修辞手法为主,以积极修辞手法为辅,重在选词炼句及章法方面下功夫,审慎使用修辞格。

2、公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对比、对偶、排比、引用、层递、反复、顶真、排除、讳饰等,一般不采用夸张、反语、双关、象征、拟人等可能发生歧义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即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事物。

(2)借代:“借代”指的是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3)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4)对偶:对偶,是修辞格的一种,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5)排比: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6)引用: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7)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叫层递。层递法是把要表达的意思按照大小、多少、高低、轻重、远近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的写法。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9)顶真: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10)排除:用排除的方式为铺垫,烘托出所要表白的正面意思。

(11)讳饰:又叫避讳,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公文中运用排比修辞,其作用在于(  )。
  • A. 抒发强烈的情感,唤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 B. 彰显语言功力、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 C. 形成磅礴的气势,增强文章的说理色彩
  • D. 阐发重要道理或叙述一些需要引起人们髙度重视的问题
2. (单选题)公文修辞的特点是(  )。
  • A. 重准确鲜明,审慎使用修辞格
  • B. 重文采华丽,鼓励使用修辞格
  • C. 重形象生动,可用多种修辞方式
  • D. 重规范统一,严禁使用修辞方式
3. (单选题)公文禁用的修辞格是(  )。
  • A. 比喻
  • B. 借代
  • C. 讽刺
  • D. 排比
4. (多选题)一般情况下,公文可以使用的修辞有(    )。
  • A. 排比
  • B. 引用
  • C. 比喻
  • D. 借代
5. (单选题)行政公文常用的修辞有(    )。
  • A. 反复  排比  引用
  • B. 夸张  排比  反复
  • C. 对偶  反复  引用
  • D. 拟人  引用  排比
6. (单选题)公文常用到的修辞手法主要有( )。
  • A. 夸张 拟人
  • B. 排比 比喻
  • C. 双关 象征
  • D. 夸张 比喻
7. (单选题)公文的语言虽然讲究朴实无华,但也不能失之平淡,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力求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的是:
  • A.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深挖思想根源
  • B. 每位党组成员都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整改要求,认真进行一次“回头看”
  • C. 深刻理解融入区域发展增强开放活力,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
  • D. 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及时公布抽查结果和查处情况,实行“阳光执法”
8. (单选题)公文语言除了要合乎事理,合乎语法规则外,讲究修辞也尤为重要。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格的是( )。
  • A. 城市建设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 B. 大家要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儿,形成工作合力
  • C. 本市道路、公路以及公共绿地范围内禁止设置指示牌
  • D. 各单位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整顿“小金库”等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