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请示属于上行文。凡是本机关无权、无力决定和解决的事项可以向上级请示,而上级则应及时回复,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文体。
1、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报告的特点:内容的汇报性、语言的陈述性、行文的单向性、成文的事后性以及双向沟通性。
3、报告的格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
4、报告的四项用途: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
5、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6、请示的分类: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
7、报告和请示的区别。(不同+相同)
一、报告。
1、含义: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特点:内容的汇报性、语言的陈述性、行文的单向性、成文的事后性以及双向沟通性。
(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 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 属于单向行文。
(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 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 是事后或事中行文。
(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 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 了解下情, 报告成为上级机关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3、报告的格式: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
4、报告的四项用途: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
二、请示
1、含义: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2、机关对象:请示的主送机关是具有领导、指导关系的上级,直属上级领导机关是请示的主送对象。
3、请示可分为三种: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
(1)请求指示的请示。此类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是下级机关需要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审查认定,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等请示。
(2)请求帮助的请示。此类请示是下级机关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3)请求批转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规定又不能指令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后批转执行,这样的请示就属此类。
三、区别。
1、不同。
(1)目的不同: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对某事宜给予批准或明确答复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向领导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不需要批准答复。
(2)行文不同: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报告则不受行文时限,事前、事中、事后皆可行文。
(3)内容不同:请示内容单一,要求一文一事,以便上级及时处理;报告则一文一事,一文数事皆可。
(4)事项不同:请示中可以反映有关情况,要有请示事项;报告中决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2、相同。
(1)主送单位相同。请示、报告的主送单位都是上级机关。因此,两者都是上行文,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报请性公文。
(2)行文手法相同。请示、报告都是用具体的事实和确凿的数据行文,禁言过其实,弄虚作假,混淆上级机关视听。
(3)表达方式相同。请示、报告都要求把有关事实叙述得清楚明白,这种叙述并非记流水账式的罗列材料,而是对有关事实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概括。
(4)用语要求相同。请示、报告都是处理问题、指导工作的依据,使用语言时都要求通俗易懂,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