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四方面分别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创共享、教学相长。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1)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2)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3)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民主平等
(1)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2)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心理相容
(1)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影响。
(3)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了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些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化,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来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爱生就是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爱生包括: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公正地对待学生。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和谐亲密体现了师生的人际亲和力、心理融洽度。
3.共创共享,教学相长
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