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构为了公共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自身内部事务实施管理和服务的活动。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由于该范式的产生,公共管理学得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社会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受社会和公民监督。公共行政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和唯一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1、基础:
(1)行政管理的基础——国家行政权力。(2)公共行政的基础——公共行政权力。
2、主体:
(1)行政管理主体——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行政组织。
3、客体
(1)行政管理的客体——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2)公共行政的客体——社会公共事务。
4、原则+方式:
(1)行政管理的根本原则——依法管理。(2)公共行政的方式——依法行政。
1、行政管理。
(1)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国家行政权力。
(2)行政管理的主体使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4)行政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2、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由于该范式的产生,公共管理学得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社会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受社会和公民监督。公共行政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和唯一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1)公共行政的基础——公共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授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是以政治合法性为基础的,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2)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行政组织。
公共行政组织是指执掌公共行政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其特殊性就于它的公共性。它分为职权性公共行政主体和授权性公共行政主体两种。职权性公共行政主体(政府部门)+授权性公共行政主体(包括事业单位,如高等院校等;社会团体,如工会、妇联、工商联、行业协会等)。
(3)公共行政的客体——社会公共事务。
社会公共事务一般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和规模性等特性。公共事务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开展社会公共服务等。社会公共事务一般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和规模性等特性。
(4)公共行政的方式——依法行政。